[实用新型]一种防烫主脚蹬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6103.6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7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伍毅;杨成;邓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25/00 | 分类号: | B62J2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70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烫主 脚蹬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烫伤功能的主脚蹬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摩托车主脚蹬由搁脚架主体杆、边撑杆、左脚蹬、右脚蹬等组成。搁脚架主体杆为左右对称结构,左脚蹬和右脚蹬对称设置在搁脚架主体杆的左右两端,边撑杆设置在搁脚架主体杆的下端,边撑杆的上端与搁脚架主体杆的中部相连,边撑杆的下端逐渐向左侧倾斜。
整车布置时,发动机安装在搁脚架主体杆的中部的上方,并靠近右脚蹬的一侧。由于右脚蹬与发动机的距离较近,在使用过程中,驾驶员的右脚踩在右脚蹬上,右脚稍微朝内侧移动一点就会被烫伤脚踝,极大地影响了驾乘的舒适性,构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烫的主脚蹬组件,以避免驾驶员右脚被发动机烫伤。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烫主脚蹬组件,包括搁脚架主体杆(1)、边撑杆(2)、左脚蹬(3)和右脚蹬(4),所述左脚蹬(3)和右脚蹬(4)对称设置在搁脚架主体杆(1)的左右两端,所述边撑杆(2)设置在搁脚架主体杆(1)的下方,边撑杆(2)为下端相对上端逐渐向左侧倾斜的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脚蹬(4)的左侧设置有防烫隔离架(5),所述防烫隔离架(5)的下端焊接在搁脚架主体杆(1)上。
优选为,所述防烫隔离架(5)的上端朝前方倾斜,防烫隔离架(5)由上向下依次由第一竖直段(5a)、折弯段(5b)和第二竖直段(5c)构成,且第一竖直段(5a)比第二竖直段(5c)更靠近右脚蹬(4);由于驾驶员踩在脚蹬上时,小腿刚好也是上端朝前倾斜,防烫隔离架的对应设置,更符合人机工效;防烫隔离架的上部朝外侧倾斜,在满足右脚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使驾驶员脚踝远离发动机。
进一步,所述防烫隔离架(5)是由钢丝弯折而成的菱形架,钢丝的两端位于菱形架的下端;进一步优化结构,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右脚蹬的左侧设置防烫隔离架,将驾驶员右脚与发动机隔离开来,有效避免了驾驶员右脚踝被发动机烫伤的可能,大大提高了驾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 是一种防烫主脚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 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 是图1中防烫隔离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防烫主脚蹬组件,由搁脚架主体杆1、边撑杆2、左脚蹬3、右脚蹬4等组成。搁脚架主体杆1为左右对称结构,搁脚架主体杆1的中部向下凹陷以腾出一部分发动机安装空间。左脚蹬3和右脚蹬4对称设置在搁脚架主体杆1的左右两端,左脚蹬3设置在搁脚架主体杆1的左端,右脚蹬4设置在搁脚架主体杆1的右端。边撑杆2设置在搁脚架主体杆1的下方,搁脚架主体杆1的中部焊接有连接杆1b,边撑杆2的上端与连接杆1b的下端铰接,边撑杆2的下端逐渐向左侧倾斜,边撑杆2与连接杆1b之间还设置有回位弹簧6,边撑杆2可绕交接点转动。如图3所示,搁脚架主体杆1的中部还焊接有与车架连接的安装支耳1a,以上所述与传统的主脚蹬组件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区别在于:如图、图2所示,右脚蹬4的左侧设置有防烫隔离架5,防烫隔离架5的下端焊接在搁脚架主体杆1上。
最好是,防烫隔离架5的上端朝前方倾斜,防烫隔离架5由上向下依次由第一竖直段5a、折弯段5b和第二竖直段5c构成,且第一竖直段5a比第二竖直段5c更靠近右脚蹬4。
优选为,如图4所示,防烫隔离架5是由钢丝弯折而成的菱形架,钢丝的两端位于菱形架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61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结构轻量化单座电动三轮车车架
- 下一篇:新型纺织绕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