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门内扣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5363.1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1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范兴佳;钟益林;代军;苏锋武;王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5/00 | 分类号: | E05B5/00;F21V33/00;F21V13/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8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内扣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内扣手。
背景技术
目前,在黑暗的环境中乘员需要摸索到车门内扣手才能打开车门,或者需要开启另外的照明设备才能看清车门内扣手的所在,这对乘员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可以均匀发光的车门内扣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内扣手,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均光膜、导光板、反光膜、及LED光源,所述均光膜、导光板、反光膜由车辆内部向车辆外部的方向依次叠加设置,所述LED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卡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后壳通过枢轴安装于车门内护板上,所述后壳由枢轴分成用于操作的扣手部和枢转部,在所述枢转部上设有与所述LED光源连接的接插件,所述接插件与由车门内护板引出的导线连接,该导线在接插件与车门内护板之间留有余量。
优选地,所述前壳包括发光区域和不发光区域,所述发光模组与发光区域对应。
优选地,所述前壳的发光区域设有半透光薄膜。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朝向LED光源的侧面设有锯齿。
优选地,所述均光膜包括相互叠加的扩散膜和偏光膜。
优选地,所述偏光膜包括相互叠加的纵向偏光膜和横向偏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射入导光板,经由反光膜、导光板的反射,光线穿过均光膜再从外壳射出,使车门内扣手发光,并且发光均匀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内扣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内扣手安装于车门内护板上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壳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的车门内扣手的A-A剖面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6是从图1的箭头B方向看的安装有枢轴、接插件的后壳示意图。
图中标记:
1- 壳体、11-前壳、111-卡槽、12-后壳、121-卡扣、122-扣手部、123-枢转部、
2- 发光模组、21-均光膜、211-扩散膜、212-偏光膜、2121-纵向偏光膜、2122-横向偏光膜、22-导光板、221-锯齿、222-表面、223-侧面、23-反光膜、24-LED光源、
3- 接插件、
4- 车门内护板、
5- 枢轴、5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内扣手,包括壳体1及位于壳体1内的发光模组2,所述发光模组2包括均光膜21、导光板22、反光膜23、及LED光源24,所述均光膜21、导光板22、反光膜23由车辆内部向车辆外部的方向依次叠加设置,所述LED光源24位于所述导光板22的侧面。
参阅图1,为车门内扣手的分解示意图。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1包括位于前侧的前壳11及位于后侧的后壳12,前壳11和后壳12卡合固定,这里前侧和后侧是相对于车门内护板4来说的,见图2,为车门内扣手安装于车门内护板4上的示意图,沿图纸垂直向外的方向为车辆内部方向,沿图纸垂直向内的方向为车辆外部方向。具体地,前壳11的边缘内侧设有卡槽111(参见图3),后壳12的边缘外侧设有卡扣121,通过卡扣121卡设于卡槽111内从而可以将前壳11、后壳12固定成一个整体,固定后的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以容纳后述的发光模组2。可替换的,卡槽111和卡扣121的位置可以互换,例如在前壳11上设置卡扣、在后壳12上设置卡槽。
在一实施方式中,前壳11由透明材料作为基材,并将基材处理成发光区域和不发光区域(未示出),发光模组的形状、大小与发光区域对应。不发光区域是通过IML技术(模内镶件注塑)覆盖相应图案而形成。然后,在作为发光区域的未覆盖相应图案的部分内侧喷涂或电镀上半透光薄膜(未示出),使得车门内扣手在发光时呈现发光的效果,而在不发光时呈现普通的喷涂或电镀效果。另外,后壳12可以只采用现有常规的喷涂或电镀方式。
参阅图4,为图2的车门内扣手的A-A剖面局部示意图。导光板22相对的两表面222分别与反光膜23、均光膜21相贴合,并叠加在一起被夹设在前壳11、后壳1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5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热陶瓷花盆
- 下一篇:多功能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