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铸中间包放渣溜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5217.9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4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焦玉水;艾健;赵刚;亓传军;徐光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0 | 分类号: | B22D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 包放渣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用的辅助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连铸中间包放渣溜槽,用于连铸生产过程中中间包溢流放渣时使用。
背景技术
钢渣对中间包的耐火材料有较大的浸蚀作用,因此钢渣会加快中间包包衬的侵蚀,降低连浇炉数,影响连铸生产。为保证钢厂连铸生产过程中中间包渣层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当中间包内渣层厚度超标时,需进行中间包放渣操作。目前采用溢流罐放渣法,其过程是每次浇钢之前将溢流罐用行车吊运放置在中间包放渣口下方,溢流罐放渣放满后停机更换新的空溢流罐;此种放渣方法需要在每次生产时必须对溢流罐进行更换,费时费力,并且溢流罐在使用几次后容易出现变形开裂,尤其耳轴的地方在翻罐过程中受力大,如在翻罐过程中粘灌,渣子极难倒出;同时,在中间包热换时,必须将溢流罐进行更换,需动用两台行车,一台吊新的溢流罐,一台吊已满渣的溢流罐,一切顺利完成溢流罐更换需要2-3分钟,如热换时间过长,超过5分钟热换成功的几率为零,所以缩短或省去中间包热换更换溢流罐时间对提高中间包热换成功率有决定性意义;再有,在出现大包滑动水口失控无法回转时,传统溢流罐在被溢出钢水灌满后,钢水继续外溢会对连铸设备造成极大危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久耐用,便于放渣清理和中间包热换的连铸中间包放渣溜槽。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连铸中间包放渣溜槽,包括支撑柱和槽体,支撑柱固定在槽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体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槽体的内壁上设有耐火材料内衬层,槽体的封闭端到开口端的向下倾斜的角度为10~45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使用溢流罐时必须停机才能进行清理包渣的缺陷,在进行中间包热换操作时,省去了更换溢流罐的时间,给中间包热换赢得了时间;同时,由于与回转溜槽相接,在出现大包滑动水口出现溢钢等事故,大包无法及时回转时,中包所溢出的钢水经放渣溜槽进入回转溜槽,流入事故罐,避免钢水外溢造成设备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2、支撑柱;3、耐火材料内衬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连铸中间包放渣溜槽,包括支撑柱2和槽体1,支撑柱2固定在槽体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体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槽体1的内壁上设有耐火材料内衬层3,槽体1的封闭端到开口端的向下倾斜的角度为10~45度。
所述的槽体1的横断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
所述的耐火材料内衬层3由耐火砖铺设制成。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槽体1的开口端与连铸用的回转溜槽对接,槽体1的封闭端位于中间包放渣口下方,使用时,中间包运至浇注位,使中间包放渣口高于槽体1上沿10mm-15mm,以便槽体1盛接中间包的流渣,再经过回转溜槽进行放渣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52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包装置及其发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通信嵌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