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堵式负压吸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4885.X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9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曾晨光;曾军;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晨光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地址: | 51027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堵式负压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吸引器,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对流道内的吸引物进行塑形引流和分流的防堵式负压吸引器。
现有的负压吸引管主要由负压源和吸引管组成,吸引管一端连接负压源,其另一端作为吸引口伸入到创口内清除各类创口积液。由于创口内积液中可能含有一些较大块的组织块、凝血块及其他残物需要清除,现有的吸引管容易被这些块状物堵塞,而且部分堵塞后造成负压不均匀可能使与吸引口接触的组织器官受损。
针对以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对流道内的吸引物进行塑形引流和分流的防堵式负压吸引器,它包括中间形成有流道的吸引管,所述流道的上下两端呈开口设置,所述吸引管的底端连接有负压源,所述流道的外部轮廓呈喇叭状,其小端朝向负压源一端。
所述吸引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螺旋线凸起。
所述吸引管的流道内设置有管芯,所述管芯的中间形成有另一流道,所述另一流道的顶端封闭,其底端呈开口设置,管芯上端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另一流道相通的透液孔,另一流道的底端连接负压源。
所述吸引管的流道内设置有管芯,所述管芯的中间形成有另一流道,所述另一流道的顶端封闭,其底端呈开口设置,管芯上端的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另一流道相通的透液孔,另一流道的底端连接另一负压源。
所述管芯的外部轮廓呈阶梯状,其小端朝向吸引管的吸引口。
所述管芯的外壁或者吸引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二螺旋线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式负压吸引器的吸引管的流道呈喇叭状,其小端朝向负压源,吸引物在流道流动的过程中可以沿着吸引管的内壁旋转,一些大块的组织物和血块引流的过程中被塑形,从而提升通过性,方便其引流排除,避免大块的组织物和血块堵塞流道;另外,吸引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螺旋线凸起,可以利用第一螺旋线凸起进一步加快吸引物沿着吸引管的内壁旋转,使得大块的组织物和血块引流的过程中进一步被塑形,方便其引流排除;再有,吸引管的流道内设置有多孔膜管芯,管芯的中间形成有另一流道,吸引物沿着吸引管的内壁与管芯的外壁之间旋转的过程中,组织物和血块沿着流道排除,积液可以沿着管芯的另一流道分流排除,而且,当组织物和血块过大而堵塞流道时,可以通过多孔膜管芯将积液沿着管芯的另一流道分流排除,以达到充分清除积液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式负压吸引器的吸引管的流道呈喇叭状,其小端朝向负压源,吸引物在流道流动的过程中可以沿着吸引管的内壁旋转,一些大块的组织物和血块引流的过程中被塑形,从而提升通过性,方便其引流排除,避免大块的组织物和血块堵塞流道;另外,吸引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螺旋线凸起,可以利用第一螺旋线凸起进一步加快吸引物沿着吸引管的内壁旋转,使得大块的组织物和血块引流的过程中进一步被塑形,方便其引流排除;再有,吸引管的流道内设置有多孔膜管芯,管芯的中间形成有另一流道,吸引物沿着吸引管的内壁与管芯的外壁之间旋转的过程中,组织物和血块沿着流道排除,积液可以沿着管芯的另一流道分流排除,而且,当组织物和血块过大而堵塞流道时,可以通过多孔膜管芯将积液沿着管芯的另一流道分流排除,以达到充分清除积液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式负压吸引器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式负压吸引器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式负压吸引器的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式负压吸引器的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方向以图1为标准。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式负压吸引器包括吸引管1和负压源2,吸引管1的中间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流道11,流道11的上下两端均呈开口设置,流道11的外部轮廓(吸引管1的内壁)呈喇叭状,吸引管1的内壁设置第一螺旋线凸起12,流道11的小端连接负压源2。这样,在清除引流物的时候,将吸引管1的吸引口(顶端)伸入到创口内,打开负压源2,引流物就可以沿着流道11向下流动,由于流道11呈喇叭状,且吸引管1的内壁设置第一螺旋线凸起12,在流动的过程中,引流物会沿着流道11旋转,一些较大块的组织物和血块引流的过程中被塑形,方便其引流排除,避免大块的组织物和血块堵塞流道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晨光,未经曾晨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48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