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眼协调训练旋转陀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4002.5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9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H1/00 | 分类号: | A63H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眼 协调 训练 旋转 陀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眼协调训练旋转陀螺。
背景技术
陀螺是一种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乐趣。传统的大部分陀螺是使用鞭子进行抽打使其旋转。经过长时间发展,陀螺经过了多种方式的演变,加入了声,光,电等其他方式,目的是为了激发人的兴趣,使陀螺的使用更具乐趣。但是这样的演变在执行方式上也是传统方式的进一步发展,难免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手眼协调训练旋转陀螺,使之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
手眼协调训练旋转陀螺,由具有旋转头的中心旋转体和旋转外环组成。所述中心旋转体为旋转杆轴和固连在旋转杆轴上的短杆构成的十字架结构,旋转外环可旋动地套置在旋转杆轴上;所述短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短杆固连,另一端与旋转外环固连。
本实用新型陀螺的旋转方式与现有结构不同,在施力启动后,需要双手在适宜的时间间隔内先后释放而产生内外转速差,才能获得满意的旋转效果,抓住了人的向往成功的心态,使人更有兴趣把玩,并通过游戏训练玩耍者的手眼协调能力。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现有陀螺玩具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现有技术都是着眼于如何使陀螺更容易玩,旋转时间更长以及趣味性追求。本实用新型从不同的出发点,通过独特的旋转方式,提高玩耍效能,训练人的手眼协调能力。本实用新型陀螺因为旋转方式的不同使它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抓住了人的向往成功的心态,使人更有兴趣把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状态轴测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非工作状态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非工作状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手眼协调训练旋转陀螺,由具有旋转头1的中心旋转体和旋转外环2组成。所述中心旋转体为旋转杆轴3和固连在旋转杆轴上的短杆4构成的十字架结构,旋转外环2可旋动地套置在旋转杆轴3上。所述短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根弹簧,弹簧7的一端与短杆4固连,另一端与旋转外环2固连。所述中心旋转体旋转杆轴3的顶端设置有手柄5。
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做成整体的或分离的,在本实施例中中心旋转体的各组件:旋转头1、旋转杆轴3、短杆4采用分离元件组装而成。弹簧7的一端与短杆4挂接固连,另一端与旋转外环2固连通过螺栓6完成。
玩耍时,一手固定住手柄5,另一只手握住旋转外环2,使之克服弹簧力绕旋转杆轴3旋动,旋动程度依所选弹簧的回复系数大小相关,可为大半圈至数圈,弹簧上就储存了旋动力。此时,先放开旋转外环,在一定时延之后放开手柄5,其间的时间间隔需控制准确,不能同步也不能延迟过后,通常是在旋 转主体旋转一周的时候放开手持位置是最好的执行方式。因为时间相隔需要控制得相当准确才能产生满意的陀螺运动,所以在玩的时候成功率并不是很高。而这也恰恰是此陀螺的微妙之处。这种方式会刺激人不断的去尝试,不断地使旋转时间更为长久。
本实用新型结构精巧紧凑,制作成本小,操作方式独特带来不一样的乐趣,并可在把玩过程中锻炼人的手眼的协调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4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