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墙面布线用装饰铝材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02745.9 | 申请日: | 2012-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0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新申铝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F13/074 | 分类号: | E04F13/07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 地址: | 2152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墙面 布线 装饰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面布线用装饰铝材组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装潢过程中,如果将线材用布置明线的方式布线,则不仅影响了美观,而且线材裸露在墙体外容易损坏。因此,传统装潢布线都是将线材直接埋入墙体内,这种方式需要先在墙体内开槽,然后将线埋入槽内,然后将槽封闭,这种方式费工费时,而且线材故障难以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面布线用装饰铝材组件,该种装饰铝材组件不仅可用于布线使装饰效果美观,保护线材受损,而且可方便打开以维修或更换线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墙面布线用装饰铝材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两个侧板和盖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具有插槽,其中部分别具有相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上端都分别具有内侧卡扣部和外侧卡扣部;所述盖板具有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和与所述第一隔板的内侧卡扣部相扣合,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二隔板的内侧卡扣部相扣合,扣合后形成中部线材容置空间;所述两个侧板的下端分别插接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插槽内,其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外侧卡扣部相扣合形成位于所述底板两侧的侧部线材容置空间。
优选地,所述两个侧板的上部分别具有向外凸起的弧形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的内侧卡扣部为圆形凸起,所述第二隔板的内侧卡扣部为卡槽。
优选地,所述底板、两个侧板和盖板都分别为模具整体挤出成型。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墙面布线用装饰铝材组件,通过铝材挤出成型底板、两个侧板和盖板,只要将底板固定在墙面上,然后通过扣合连接两个侧板和盖板,扣合后形成的中部线材容置空间和两侧的侧部线材容置空间均可用于布线,整体外形美观,坚固耐用,保护线材,而且通过扣合的方式连接,拆装方便,便于线材的维修。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墙面布线用装饰铝材组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面布线用装饰铝材组件,它包括底板10、两个向外凸起的侧板20和盖板30,所述底板10的两侧分别具有插槽11,其中部分别具有相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12和第二隔板13,所述第一隔板12的上端具有内侧卡扣部121和外侧卡扣部122,所述第二隔板13的上端具有内侧卡扣部131和外侧卡扣部132;所述盖板30具有第一卡扣部31和第二卡扣部32,所述第一卡扣部31和与所述第一隔板12的内侧卡扣部121相扣合,所述第二卡扣部32与所述第二隔板13的内侧卡扣部131相扣合,扣合后形成中部线材容置空间100;所述两个侧板20的下端分别插接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插槽11内,其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12的外侧卡扣部122和第二隔板13的外侧卡扣部132相扣合形成位于所述底板10两侧的侧部线材容置空间200。
所述中部线材容置空间100和侧部线材容置空间200均可以用于布线。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侧板20的上部分别具有向外凸起的弧形段21,使外观更加美观。所述第一隔板12的内侧卡扣部121为圆形凸起,所述第二隔板13的内侧卡扣部131为卡槽。组装时,先将所述盖板30的第二卡扣部32卡设于所述卡槽内,然后将所述第一卡扣部31扣合于所述圆形凸起上,由于圆形凸起可方便所述第一卡扣部31的扣合和打开,因此盖板30的装卸都十分方便省力。所述底板10、两个弧形侧板20和盖板30都分别为模具整体挤出成型。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新申铝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新申铝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27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及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 下一篇:晶圆上芯片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