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级内加厚过渡带钻杆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02355.1 | 申请日: | 2012-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7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胡芳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少宏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级内 加厚 过渡带 钻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级内加厚过渡带钻杆。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井用钻杆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
近几年,油田钻杆刺漏事故频繁发生,集中在∮127mm钻杆加厚过渡段内锥面消失处,且大多在距内螺纹密封面0.5米至08.米范围内刺穿。对刺漏部位解剖分析,认为钻井液流经钻杆时,内螺纹接头直径由小至大,内锥面锥度较大时,在强化钻井参数作用下加剧了钻杆刺漏的发生。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级内加厚过渡带钻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对钻杆管端加厚结构的改进,降低液体流经内加厚圆柱面到管体直径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提高石油钻杆的抗弯、抗拉强度,从而预防钻杆刺漏失效。
一种双级内加厚过渡带钻杆,包括钻杆接头、焊缝、钻杆加厚过渡带和钻杆管体;钻杆接头通过焊缝与钻杆加厚过渡带连接,钻杆加厚过渡带与钻杆管体连接;
钻杆加厚过渡带包括一级内加厚圆柱面、一级内锥面、二级内加厚圆柱面、二级内锥面;
一级内加厚圆柱面与一级内锥面联接处圆弧过渡;
一级内锥面与二级内加厚圆柱面联接处圆弧过渡;
二级内加厚圆柱面与二级内锥面联接处圆弧过渡。
有益效果:
1该结构在不改变内加厚圆柱面和管体直径尺寸的前提下,比API标准钻杆增加了内加厚过渡带结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2在高转速下,该结构降低液体对管体内壁作用力,对内加厚过渡带消失处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3相比API标准钻杆,通过计算该结构降低了内加厚过渡带处应力集中系数12%。
4通过对管端结构的改进,提高了钻杆弯曲疲劳强度,减少了在内过渡带刺漏的机率,从而延长钻杆使用寿命。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钻杆加厚过渡带带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钻杆加厚过渡带带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双级内加厚过渡带钻杆,钻杆接头1通过焊缝2与钻杆加厚过渡带3连接,钻杆加厚过渡带3与钻杆管体4连接。
如图2所示,钻杆加厚过渡带3包括一级内加厚圆柱面5、一级内锥面6、二级内加厚圆柱面7、二级内锥面8。各面联接处圆弧过渡。一级内加厚圆柱面5和二级内加厚圆柱面7为圆柱形状,加厚长度相同,其长度尺寸与API标准钻杆相同。一级内锥面6和二级内锥面8为圆锥形状,锥面长度相同,其长度尺寸与API标准钻杆相同。
该结构不改变一级内加厚圆柱面5和钻杆管体4的直径,而二级内加厚圆柱面7直径在一级内加厚圆柱面5直径和钻杆管体4直径中间取值。
该结构通过改进内加厚过渡带结构增加内加厚过渡带处壁厚和长度,提高其抗弯、抗扭强度,降低易刺漏部位发生失效的机率,进而有效减少钻杆失效。
实施例2:如图1、图2所示,
一种双级内加厚过渡带钻杆,包括钻杆接头1、焊缝2、钻杆加厚过渡带3和钻杆管体4;钻杆接头1通过焊缝2与钻杆加厚过渡带3连接,钻杆加厚过渡带3与钻杆管体4连接;
钻杆加厚过渡带3包括一级内加厚圆柱面5、一级内锥面6、二级内加厚圆柱面7、二级内锥面8;
一级内加厚圆柱面5与一级内锥面6联接处圆弧过渡;
一级内锥面6与二级内加厚圆柱面7联接处圆弧过渡;
二级内加厚圆柱面7与二级内锥面8联接处圆弧过渡。
一级内加厚圆柱面5和二级内加厚圆柱面7为圆柱形状,加厚长度相同,其长度尺寸与API标准钻杆相同。
一级内锥面6和二级内锥面8为圆锥形状,锥面长度相同,其长度尺寸与API(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标准钻杆相同。
一级内加厚圆柱面5直径等同于标准钻杆接头直径;二级内加厚圆柱面7直径小于一级内加厚圆柱面5直径,二级内加厚圆柱面7直径大于钻杆管体4直径。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23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效抽油杆扶正保护器
- 下一篇:小口径双管双动接头钻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