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刮泥式沉淀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01699.0 | 申请日: | 2012-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1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张会生;张会强;齐行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平海华科技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06 | 分类号: | B01D21/06;B01D21/02;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维斗 |
| 地址: | 256213 山东省滨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刮泥式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刮泥式沉淀池。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的过程,主要是泥水分离的过程,但在泥水分离的过程中经常有浮萍和其他水生物繁殖,这些水生物漂浮在水面,形成浮渣,影响了污水的净化处理。
目前二沉池的泥水分离装置,通常使用到刮泥装置,刮出的泥沙往往会滞留在其运输管道中,长此以往,极易致使运输管道损坏,而输送管道在沉淀池的最底部,维修起来非常不便,而且还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提供的一种刮泥式沉淀池,可以有效地解决排除污泥、清除浮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刮泥式沉淀池,它包括圆筒状外池子,所述外池子内有同心圆筒状内池子,所述外池子侧壁上有清水出口,所述内池子中心处有旋转轴,且所述内池子壁上端面自圆心向外依次设有溢流板和内圈出水挡,所述清水出口的上端切面高于内池壁上端面,且清水出口的下端切面低于内池壁上端面;所述旋转轴下端外围有同心圆筒状集泥池,且旋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桁架,所述桁架两端分别连有滚轮,所述滚轮置于所述外池子壁的上端面;在所述内池子部分,桁架中心两侧固定连接刮泥板,且所述刮泥板内有漏泥斗,所述漏泥斗内端口与导管相联通,所述导管与集泥池相联通;所述集泥池与导泥管弧面联通;所述内池子部分刮泥板外围桁架的一侧活动连接刮浮渣板,与所述刮浮渣板相对应处有集渣漏斗,所述集渣漏斗与导泥管相联通,且所述导管弯曲面及各联接面均为弧面;所述沉淀池连接提供排污动力的污泥泵。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桁架上装有驱动电机。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刮泥板和刮浮渣板均至少为一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刮泥板采用漏泥斗进行污泥的收集,漏泥斗与导管弧面连接,且导管的盲端设计为弧面,且与导泥管接触的面均使用弧面,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导泥管角落里污泥的滞留量,增强了导管与导泥管的使用年限,也增加了刮泥板的使用期限,从而降低了沉淀池的成本。
(2)将沉淀池的清水出口的上端切面设为高于内池壁上端面,且清水出口的下端切面设为低于内池壁上端面,使得污水在出水槽中得以再次沉淀,使得污水的沉淀效果更好。
(3)桁架的一端活动连接刮浮渣板,使用时减小了刮浮渣板受到的阻力,从而增加了刮浮渣板的使用年限;另外,其在内池子中使用,避免了沉降的部分淤泥随着刮泥机的搅动越过内圈出水挡由出水口排出的问题,增加了排放出水的质量。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沉淀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I-I’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溢流板,2、旋转轴,3、外池子壁,4、桁架,5、清水出口,6、集渣漏斗,7、内池子,8、驱动电机,9、滚轮,9'、滚轮,10、滚轮,10'、滚轮,11、刮泥板,12、漏泥斗,13、导泥管,14、刮浮渣板,15、内圈出水挡,16、出水槽,17、内池子壁,18、导管,19、外池子,20、集泥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如下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平海华科技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邹平海华科技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16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削液回收沉淀箱
- 下一篇:一种两板式注塑机移模油缸连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