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封闭式体腔穿刺检查、微创引流及血管用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1311.7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2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夏时苍;张竟荣;何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竟荣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马振刚 |
地址: | 628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封闭式 体腔 穿刺 检查 引流 血管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一次性封闭式体腔安全穿刺检查、微创引流及血管用的穿刺针。
背景技术
由于个各种原因,人体内会积聚一些有害气体或液体,因此需要及时将其排出体外。现有大多情况下是采用引流等抽排方式,由于引流管不够锋利、强度不高,故经常会出现由于肌肉组织堵塞等而导致穿刺失败,因而给病人带来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引流针之不足,提高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集检查、引流和血管穿刺等多种实用功能置于一体的一次性封闭式体腔穿刺检查、微创引流及血管用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次性封闭式体腔穿刺检查、微创引流及血管用穿刺针,其包括穿刺针、引流管、中空的Y型针柄和延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针柄的第一端口上设有密封盖,延长管连接在Y型针柄的第二端口上,引流管连接在Y型针柄的第三端口上;所述穿刺针穿过密封盖和Y型针柄套装于引流管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次性封闭式体腔穿刺检查、微创引流及血管用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为平头橡胶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次性封闭式体腔穿刺检查、微创引流及血管用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位于第一端口的一端上设有穿刺针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次性封闭式体腔穿刺检查、微创引流及血管用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与延长管是相通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系统是将防损伤穿刺针、聚乙烯硅胶管、固定器、延长管、连接器、护针器、肝素封冒和引流检查、血管穿刺等多种实用功能置于一体的人体多部位应用的微创诊疗系统组合式、多功能治疗装置。2、该穿刺针在临床使用中穿刺安全、无痛感,穿刺针、导管插入方便,深度可调,组织内留置管长期留置组织中不引起纤维蛋白沉留;用后体表无疤痕,不会引起血栓形成。全套装置均为封闭性的,一次性使用,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检测方便。3、使用该穿刺针能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皮下血肿、腹腔积血和积液导致感染的发生,便于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4、本穿刺针具有减小患者体腔引流的创伤、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风险、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痛苦;简化体腔引流的操作程序,以更先进的方法和器件,使更多的医师能够开展体腔引流。该穿刺针主要用于腹腔、胸腔、心包腔、关节腔 、器管或组织内的液体,包括血液 、脓液、炎性渗出物、胆汁、分泌物或囊性液等引出体外(外引流)或体内(内引流)。本实用新型不但实用城市的大、中、小医院,也实用乡村医院、野外急救、战场抢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穿刺针,2-引流管,3-Y型针柄,4-第一端口,5-密封盖,6-穿刺针柄,7-第二端口,8-延长管,9-第三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次性封闭式体腔穿刺检查、微创引流及血管用穿刺针,其包括穿刺针1、引流管2、中空的Y型针柄3和延长管8。Y型针柄3的三个端头分别是第一端口4、第二端口7和第三端口9。其中在第一端口4上设有密封盖5,并采用平头橡胶帽做为密封盖。将延长管8套装在Y型针柄3的第二端口7上,将引流管2套装在Y型针柄3的第三端口9上。这样引流管2就与延长管8相通。在穿刺针1的一端设置一个方便拿取的穿刺针柄6,然后将其另一端做为穿刺头并穿过采用橡胶帽做的密封盖5和Y型针柄3,然后套装于引流管2内。
实际使用时,将穿刺针1的穿刺头从需要引流的部位穿入人体组织内,然后从穿刺针柄6处慢慢将穿刺针1从Y型针柄3中抽出,由于密封盖5是采用的平头橡胶帽,因此当穿刺针1被抽出后,第一端口4也会被密封,被引流的液体就会从延长管处流出,然后在延长管上接一个用于盛装液体的袋子,这样排除人体的液体就会被引流至袋子内,方便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竟荣,未经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竟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13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再生活性超细粉体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