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心浇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1167.7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6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虹绢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3/02 | 分类号: | B22D13/02;B22D13/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浇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浇铸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固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目前普通的铸件一般通过重力作用将浇铸液流入型腔内完成浇筑过程,由于单靠重力作用,铸液流入速度较慢,整个周期较长。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浇铸装置[申请号:CN85205303],由浇铸容器,固定在浇铸容器夹具上的上、下,固定在浇铸室至浇铸机之间框架上的上、下导轨及浇铸容器行走的驱动机构,其导轨靠近浇铸模一端为弯曲轨道,下导轨靠近浇铸室一端为弯曲轨道,浇铸容器在下导轨上往复行走,完成熔融金属的输送、浇铸过程。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但是,仍然存在浇筑不方便,浇筑周期较长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浇筑周期短的离心浇铸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离心浇铸装置,包括模具座,在模具座上设有具有模腔且能够旋转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与能够驱动模具转动的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模具上设有进料管,在进料管的一端设有进料机构。
在上述的离心浇铸装置中,所述的进料机构包括底架,在底架上设有呈L形的进料斗,所述的进料斗的出料口与进料管相连通。
在上述的离心浇铸装置中,所述的底架和进料斗之间设有高度调节机构。
在上述的离心浇铸装置中,所述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架上的柱状中空套管和固定在进料斗上的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插于柱状中空套管内,在柱状中空套管上穿设有至少一个顶部能顶压在支撑杆上的锁紧螺钉。
在上述的离心浇铸装置中,所述的底架和柱状中空套管之间设有若干呈三角形的加强支撑体。
在上述的离心浇铸装置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模具相连。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离心浇铸装置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浇筑周期短,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模具座1、模具2、驱动机构3、进料机构4、底架41、进料斗42、高度调节机构5、中空套管51、支撑杆52、锁紧螺钉53、加强支撑体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离心浇铸装置,包括模具座1,在模具座1上设有具有模腔且能够旋转的模具2,模具2与能够驱动模具2转动的驱动机构3相连,模具2上设有进料管21,在进料管21的一端设有进料机构4,进料机构4包括底架41,在底架41上设有呈L形的进料斗42,进料斗42的出料口与进料管21相连通。
底架41和进料斗42之间设有高度调节机构5,高度调节机构5包括固定在底架41上的柱状中空套管51和固定在进料斗42上的支撑杆52,支撑杆52插于柱状中空套管51内,在柱状中空套管51上穿设有至少一个顶部能顶压在支撑杆52上的锁紧螺钉53,底架41和柱状中空套管51之间设有若干呈三角形的加强支撑体54。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模具2相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模具座1、模具2、驱动机构3、进料机构4、底架41、进料斗42、高度调节机构5、中空套管51、支撑杆52、锁紧螺钉53、加强支撑体5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虹绢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虹绢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11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