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筒中筒胡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1150.1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8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涂前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前武 |
主分类号: | G10D3/02 | 分类号: | G10D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1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中筒 胡琴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族乐器——胡琴
技术背景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胡琴,都是一把胡琴一个琴筒,调好弦后拉起来就只有一把胡琴的发音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它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对演奏、伴奏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挖掘胡琴的潜力,克服一把胡琴发一种音的局限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筒中筒胡琴,操纵它可以分别变成两把胡琴或多种不同的发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一把普通胡琴的琴筒内,安装一个可以伸缩的内筒,当内筒伸顶住琴皮的时候,琴皮的发音面积变小,声音变高,这时就变成了另一把胡琴的声音。相反,把内筒缩至离开琴皮,又变成了原来胡琴的声音。同时,琴筒后盖上的吐音孔大小还可以任意调节,因此,一把胡琴不光是变成两把胡琴;而且,音色还能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琴多音、结构合理、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胡琴的琴筒内装有内筒,伸缩关节收拢和调音盖开启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琴皮,2.琴筒,3.内筒,4.导向隔条,5.拉簧,6.支架,7.调整螺栓,8.孔塞,9.操作杆,10.伸缩关节,11.封音固定盖,12.调节盖,13.吐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琴筒(2)、内筒(3),通过固定在琴筒(2)内壁的导向隔条(4),将两个筒子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内筒(3)通过操作杆(9)、伸缩关节(10)的压提、伸缩作用,带动它在导向条(4)上左右运动,从而达到琴皮(1)ΦA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的转换作用。拉簧(5)左端钩在支架(6)上,右端牵制住内筒(3),使伸缩关节(10)同时起到定位的作用。后封音固定盖(11)上有吐音孔(13),当调节盖(12)转至开,两盖吐音孔(13)相通;琴皮(1)和内筒(3)右边有一H间隙,在这种状况下,此胡琴虽装有内筒(3)等装置,但它还是原来胡琴的效果,根本不受任何影响。
操作杆(9)下压后将伸缩关节(10)变直,推动内筒(3)顶在琴皮(1)上;内筒顶在琴皮(1)上的松紧力度,打开孔塞(8)用工具调整调整螺栓(7)达到满意效果;这时琴皮(1)的发音面积变成了ΦB即内筒(3)的面积,此时胡琴发出的声音明显的变高、变细腻,这就是前面所述的一把胡琴变两把胡琴的本实用新型筒中筒胡琴的最主要的特征。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调整盖(12)转至关的位置,将吐音孔(13)全部封闭,发出一种沉闷的与琴筒(2)共鸣的声音;调整盖(12)从开到关的30°之间转动,调整吐音孔(13)的吐音通径,以达到优化琴音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前武,未经涂前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1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