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0449.5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7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邓伟;袁晓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兴昆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 气体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救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救生舱必须具有可以检测舱外气体浓度的功能。但目前在煤矿产品中还没有可以下矿使用的自带抽气功能的气体传感器。这就需要一种可以把舱外气体抽进舱内并经检测之后将抽进来的舱外气体无泄漏的完全排出舱外的一套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其具有自动抽气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所述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放置在救生舱内,且所述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气体传感器、气密盒、自动抽气装置、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第三管道,所述气体传感器放置在所述气密盒内,所述气密盒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自动抽气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气密盒通过第二管道与救生舱外部连通,所述第三管道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自动抽气装置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的输出端和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输入端与救生舱外部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输入端与救生舱内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抽气装置为个体粉尘采样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密盒为卡扣式气密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体传感器为一氧化碳传感器或二氧化碳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为煤矿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上均设有开闭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闭阀门为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其包括气体传感器、气密盒、自动抽气装置、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第三管道,通过所述自动抽气装置将舱外气体抽入气密盒,通过位于气密盒内的气体传感器对抽入的气体进行检测,然后通过自动抽气装置将舱外气体排出,整个过程舱外气体不会泄露,而仅在气密盒和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第三管道内。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放置在救生舱内。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气体传感器4、气密盒5、自动抽气装置6、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及第三管道23。所述气体传感器4放置在所述气密盒5内。所述气密盒5通过第一管道21与所述自动抽气装置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气密盒5通过第二管道22与救生舱外部连通。所述第三管道23具有第一支路25和第二支路24。所述自动抽气装置6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25的输出端和第二支路2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25的输入端与救生舱外部连通,所述第二支路24的输入端与救生舱内部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管道22、所述第一支路25和所述第二支路24上均设有开闭阀门。且所述开闭阀门为球阀。具体而言,第二管道22上设有球阀2;第一支路25上设有球阀1;第二支路24上设有球阀3。
其中,所述自动抽气装置6为个体粉尘采样器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熟知个体粉尘采样器的结构,不作赘述。所述气密盒为卡扣式气密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气体传感器为一氧化碳传感器或二氧化碳传感器。且所述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为煤矿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
本实施例的救生舱用气体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气体传感器4放入卡扣式的气密盒5,并扣紧卡扣保证气密盒5的气密性能。打开球阀1和球阀2,用个体粉尘采样器6自动抽气,将舱外气体排进气密盒5内。多次循环后,即可用放在卡扣式气密盒5的气体传感器4读出救生舱舱外气体参数。气体传感器4读出救生舱舱外气体参数后,关闭球阀1,打开球阀3,球阀2保持打开, 用个体粉尘采样器6自动从舱内抽气,将气体排进气密盒5内,多次循环后,气密盒5内的舱外有毒有害气体即被排出舱外。整个过程中,救生舱外的有毒有害气体都只存在于救生舱的气密盒5和相关管路(即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及第三管道23)中,不会渗进救生舱内部,安全可靠。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兴昆腾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兴昆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04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