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ET广告材料的生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99296.7 | 申请日: | 2012-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5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龙;张龙;居志杰;朱伟东;钱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B32B37/06;B32B37/10;B32B27/08;B32B27/30;B32B27/36 |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 地址: | 314419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t 广告 材料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ET广告材料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PET材质具有硬度高,弹性差,无延展性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不适宜长距离输送(容易出现起皱、打折的现象)。如图1所示,目前在生产PET广告材料时,先将PET膜导出,由预热辊预热烫平,再在PET膜的正反面涂覆PU胶,再经多次导轮引导进入烘箱烘干,最后完成与PVC膜贴合。该工艺行程中PET膜要经过上下前后共计30多个导轮。生产行程长、导轮多,又由于PET材质的原因,导致PET在生产过程中起皱、打折的现象很难调控,造成产品成品率低,成品率一般在70%左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PET广告材料的生产工艺,能确保生产出的PET具有较好质量,进一步提高成品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ET广告材料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用PVC膜上胶系统上胶,先将上游PVC膜辊涂PVC糊树脂后对PET膜的单面热辊加压复合,再将下游PVC膜辊涂PVC糊树脂后对PET膜的另一面热辊加压复合,热辊加压复合的温度为180℃-190℃,完成PET膜与PVC膜复合后再轧光、冷却并收卷成品;
所述的PVC膜上胶系统包括:
PET退卷辊,还包括加热辊,与加热辊配合使用上游压辊和下游压辊;PET膜经PET退卷辊退卷后绕经加热辊,依次通过上游压辊和下游压辊;
上游PVC退卷辊,与上游PVC退卷辊配合使用且盛放PVC糊树脂的上料槽, 上料槽上设置第一上料辊;PVC膜自上游PVC退卷辊处退卷后经上料辊至上游压辊;
下游PVC退卷辊,与下游PVC退卷辊配合使用且盛放PVC糊树脂的上料槽,上料槽上设置第二上料辊;PVC膜自下游PVC退卷辊处退卷后经第二上料辊至下游压辊。
本实用新型先将PVC膜辊涂PVC糊树脂后再与PET膜热辊加压形成复合,利用本实用新型的PVC糊树脂可确保PVC与PET紧密结合,省去了对PET膜上PU胶再进烤箱烘干的工艺步骤,有效缩短了PET广告材料生产的加工工艺行程,减少针对PET膜的加工步骤。确保了生产时PET膜始终保持平整不打折起皱,有效提高产品成品率。本实用新型生产PET过程中,PET只经过约10个导轮,由于新的PVC膜上胶系统大大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PET膜上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PVC膜上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的PVC膜上胶系统包括:
PET退卷辊1,还包括加热辊2,与加热辊2配合使用的上游压辊3和下游压辊4;PET膜11经PET退卷辊1退卷后绕经加热辊2,依次通过上游压辊3和下游压辊4,加热辊2的末端还设有压花辊轮组13。
上游PVC退卷辊5,与上游PVC退卷辊5配合使用且盛放PVC糊树脂10的上料槽6,上料槽6上设置第一上料辊7;PVC膜12自上游PVC退卷辊5处退卷 后经上料辊7至上游压辊3;
下游PVC退卷辊8,与下游PVC退卷辊8配合使用且盛放PVC糊树脂10的上料槽6,上料槽6上设置第二上料辊9;PVC膜12自下游PVC退卷辊8处退卷后经第二上料辊9至下游压辊4。
利用PVC膜上胶系统上胶的工艺步骤如下:先将上游PVC膜辊涂PVC糊树脂后对PET膜的单面热辊加压复合,再将下游PVC膜辊涂PVC糊树脂后对PET膜的另一面热辊加压复合,热辊压上胶的温度为180℃-190℃,完成PET膜与PVC膜复合后再轧光、冷却并收卷成品。PVC糊树脂的重量份配比为:
本实用新型对PVC膜采用单次上胶,直接与PET膜热辊加压形成复合,去掉了对PET膜上PU胶再进烤箱烘干的工艺步骤,有效缩短了PET广告材料生产的加工工艺行程,减少针对PET膜的加工步骤。确保了生产时PET膜始终保持平整不打折起皱,有效提高产品成品率。由于新的PVC上胶系统大大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92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