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层住宅楼废水集中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98172.7 | 申请日: | 2012-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0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罗康;王志勇;江如芸;刘鑫;宋猛利;龙建;崔军;胡静飞;吴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C1/122;C02F9/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穆祥维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 住宅楼 废水 集中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利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高层住宅楼废水集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废水利用的装置和技术很多。商业上称之为中水回用,中水回用就是把民用或建筑小区中人们生活中用过的或生产活动中排放的污水、冷却水等,经集流、污水处理、深度处理、输配等技术措施,回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内,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中水需要有大量的输配管网,且中水管网需要的投资巨大,施工的难度也很大,并且整个利用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这些是制约中水回用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家庭、学生宿舍等的废水利用装置主要分为同层利用和差层利用,同层利用的装置需要水泵等其他耗能装置来提供动力,并且售价很高,差层利用这样的装置虽有很多版本和相对成熟的技术,但是因为在设计思路上的缺陷,至今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雨水和住宅楼部分废水的收集,以提高水的利用率,达到节约水资源,降低能耗的高层住宅楼废水集中利用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高层住宅楼废水集中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水箱和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双U型管单元;
每个双U型管单元包括集水管、储水管、溢流管、Y型的三通管、出水管、排污管和净化装置;所述集水管、储水管和溢流管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集水管的底部与储水管的底部通过弯管Ⅰ连通,所述储水管的顶部和溢流管的顶部通过弯管Ⅱ连通;Y型的三通管的一端与家庭生活废水管连通,Y型的三通管的另外两端中的一端与集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溢流管连通,Y型的三通管与集水管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止回阀;所述出水管与储水管连通;所述排污管与弯管Ⅰ连通,排污管上安装有减压阀;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集水管的底部;
所有的双U型管单元中最上一个双U型管单元的集水管的顶部与雨水水箱连通;上一个双U型管单元的溢流管与下一个双U型管单元的集水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净化装置包括从进水口到出水口依次设置的滤网Ⅰ、活性炭吸附段、滤网Ⅱ和微孔陶瓷滤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弯管Ⅱ上安装有通气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高层住宅楼废水集中利用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将本系统中的Y型的三通管与住宅楼的部分生活废水连接,可将住宅楼的部分生活废水和天台雨水收集起来,流经双U型管单元,经净化后再流入蹲便器水箱,最后用于冲洗厕所。该系统可实现水的收集、净化、存储、利用和排出,具有多层楼废水同时收集,集中供给住户使用的功能,与现有管网完美对接,兼容性强。
2、该高层住宅楼废水集中利用系统实现了废水和雨水的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且,不产生碳排放,不额外产生废水废气,实用性较强。
3、本系统可运用在办公楼、学生公寓等中,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高层住宅楼废水集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U型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使用该高层住宅楼废水集中利用系统的流程图。
附图中: 1—双U型管单元; 2—雨水水箱; 11—集水管; 12—储水管; 13—溢流管; 14—Y型的三通管; 15—出水管; 16—排污管; 17—止回阀; 18—减压阀; 19—净化装置; 191—滤网Ⅰ; 192—活性炭吸附段; 193—滤网Ⅱ; 194—微孔陶瓷滤芯; 20—通气帽; 22—主下水管道; 23—用户蹬便器水箱; 24??—高压金属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高层住宅楼废水集中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水箱2和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双U型管单元1。雨水水箱2设置在屋顶,用于收集雨水,雨水水箱2的出水流量大小由闸阀控制。雨水水箱2设置有溢流口,与双U型管单元1连接部分设置了闸阀,可调节闸阀来控制雨水进入双U型管单元1的流量大小,防止暴雨来袭时,雨水过大对双U型管单元造成强烈冲击而损坏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81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机的内外连接导体配置结构
- 下一篇:水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