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防腐折射透明波形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7855.0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9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钢;鲁明;李玉章;张飞;李明远;粱威;陈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威玻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28 | 分类号: | E04D1/28;B32B17/10;B32B17/02;B32B27/12;B32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245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防腐 折射 透明 波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装饰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节能防腐折射透明波形瓦。
背景技术
目前,波形瓦(板)是建筑中使用量较大的一类屋面材料。在现有技术下包括石棉瓦、水泥瓦和彩钢瓦等几种类型。这几种波形瓦各有缺陷,不能很好的适应用户的要求。例如:石棉瓦因含有致癌物质、使用寿命短,易腐烂污染等缺陷而被禁用;水泥瓦存在施工复杂、结构重、吸水渗水等缺陷;彩钢瓦则存在生产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不隔音隔热、易腐蚀生锈等缺陷。
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不断进行技术开发,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节能防腐折射透明波形瓦,该节能防腐折射透明波形瓦具有良好的性能,重量轻,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防水防潮,防腐蚀性强。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节能防腐折射透明波形瓦,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薄膜层、若干混合料层和至少两层玻璃纤维层;所述若干混合料层和玻璃纤维层粘接后,位于两薄膜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混合料层和玻璃纤维层交错位于两薄膜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混合料层分为上、中、下三层。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层分为上、下二层。
优选地,所述混合料层由不饱和树脂固化而成。
优选地,所述各层的断面为波形或平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节能防腐折射透明波形瓦具有良好的性能,重量轻,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防水防潮,防腐蚀性强。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薄膜层;2、混合料层;3、玻璃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节能防腐折射透明波形瓦,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薄膜层1、若干混合料层2和至少两层玻璃纤维层3;所述若干混合料层2和玻璃纤维层3粘接后,位于两薄膜层1之间。所述混合料层2和玻璃纤维层3交错位于两薄膜层1之间。
所述混合料层2分为上、中、下三层。所述玻璃纤维层3分为上、下二层。
所述混合料层由不饱和树脂固化而成。所述各层的断面为波形或平面。
所述混合料层2主要由不饱和树脂固化而成,并可以添加有机固化物;这种材料的重量轻,透光率高,可钻可据可钉等加工特点,对光能的利用率高,使光线发生了折射,有效的降低了对电能的消耗。
所述混合料层2分为上、中、下三层;所述玻璃纤维层3分为上、下两层,分别夹在相邻两层混合料层2之间,这种交替的多层结构,通过其相互固结,兼顾了各层的优点,例如玻璃纤维层3的设置有效地增强了整体的抗拉和抗弯折强度。
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所述主体的两侧即混合料层的上、下层的外表面覆盖有薄膜层1,例如对于某些场合使用的产品可以只在主体的外侧表面上覆盖薄膜,而对于另一些场合使用的产品应在主体的内、外表面上覆盖薄膜。在主体的外表面上覆盖薄膜,不仅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防腐、防水的性能。
所述薄膜采用新技术,其颜色可以任意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喜好。
所述各层的断面形状通过为波纹形,也可以采用平面形或其它任意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各种材料的配合,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其重量轻,防水防潮,防腐蚀,易成型,光线不直射,透光率高,节能高,加工性能好,可钉可钻可据,装饰性强,可与各种装饰材料粘接,安装简便快捷,材料易得,工艺易掌握,表面美观,色泽好,可随意选择各种色彩,并且不易褪色。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威玻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威玻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78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