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加工卸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7842.3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6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叶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吉峰技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5/04 | 分类号: | B21D4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加工 卸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冲压工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加工卸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冷冲压工艺加工技术领域,加工件常常在成形后会包覆在凸模表面,随凸模一同脱出凹模,尤其是窄口的加工件,都需要操作人员手工取下加工件,因此加工效率较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且操作安全性低。因此有必要设计开发一种自动卸料机构,能够使成形后的加工件从凸模上退出,以提高加工作业的安全性,并提高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加工卸料机构,能够自动使成形后的加工件从凸模上退出,以提高加工作业的安全性,并提高作业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具加工卸料机构,包括冲床基座、模具上模座、模具凸模、转轴一、传动杆、滑套、卸料杆,所述转轴一固设于冲床基座上部,所述传动杆的中部活动设置于转轴一上,所述滑套通过转轴二活动设置于冲床基座下部,且所述转轴二上套装有扭转弹簧使滑套具有向下旋转的弹性,所述卸料杆穿过所述滑套且可以在滑套内水平移动,所述传动杆下端设置有滑槽,所述卸料杆右端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可以在所述滑槽内运动,所述卸料杆中部设置有弹性部。所述模具上模座完成冲压动作后向上抬升,从而带动传动杆,传动杆将旋转运动的力转化为卸料杆水平向左移动的力,卸料杆左端紧靠在模具凸模的右侧壁上,弹性部不断收缩,积蓄弹性势能,当模具凸模运动到卸料杆上方后,卸料杆左端失去支撑力,弹性部迅速伸长,从而将加工件推离模具凸模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模具加工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杆左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滑套之间设置有弹簧一。设置弹簧一有助于卸料杆实现自动退回功能,以便于后续加工循环的开展,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当模具上模座开始冲压动作时,模具凸模下压卸料杆,卸料杆位于滑套内,具有向下旋转的弹性,同时在弹簧一的作用下,卸料杆开始向右移动,直至左端完全退出模具凸模的运动路径,从而卸料杆恢复至水平状态,准备开始下一次作业循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模具加工卸料机构,所述弹性部包括内插杆和外套杆,所述内插杆和外套杆之间设置有弹簧二。所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具加工卸料机构,能够自动使成形后的加工件从凸模上退出,以提高加工作业的安全性,并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模具加工卸料机构卸料前结构示意图;
图2,模具加工卸料机构卸料后结构示意图;
图3,模具加工卸料机构传动杆和卸料杆结构示意图;
图4,模具加工卸料机构卸料杆的弹性部结构示意图;
图5,模具加工卸料机构转轴二附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模具加工卸料机构转轴二附近侧视结构示意图。
1为冲床基座,2为模具上模座,3为模具凸模,4为转轴一,5为传动杆,6为滑套,7为卸料杆,8为滑槽,9为滑轮,10为弹性部,11为凸起,12为弹簧一,13为转轴二,14为扭转弹簧,71为内插杆,72为外套杆,73为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加工卸料机构,包括冲床基座1、模具上模座2、模具凸模3、转轴一4、传动杆5、滑套6、卸料杆7,所述转轴一4固设于冲床基座1上部,所述传动杆5的中部活动设置于转轴一4上,所述滑套6通过转轴二13活动设置于冲床基座1下部,且所述转轴二13上套装有扭转弹簧14使滑套6具有向下旋转的弹性,所述卸料杆7穿过所述滑套6且可以在滑套6内水平移动,所述传动杆5下端设置有滑槽8,所述卸料杆7右端设置有滑轮9,所述滑轮9可以在所述滑槽8内运动,所述卸料杆7中部设置有弹性部10。
作业时,所述模具上模座2完成冲压动作后向上抬升,从而带动传动杆5,传动杆5将旋转运动的力转化为卸料杆7水平向左移动的力,卸料杆7左端紧靠在模具凸模3的右侧壁上,弹性部10不断收缩,积蓄弹性势能,当模具凸模3运动到卸料杆7上方后,卸料杆7左端失去支撑力,弹性部10迅速伸长,从而将加工件推离模具凸模3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吉峰技研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吉峰技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78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虎钳的倍力增压装置
- 下一篇:阀芯和阀杆连接安全和稳固的调节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