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钢夹砂管道生产用兜砂布余料卷绕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97647.0 | 申请日: | 2012-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8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术明;江克韬;高华杰;左俊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威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18/10 | 分类号: | B65H18/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245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 管道 生产 砂布 卷绕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料卷绕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玻璃钢夹砂管道生产中剩余兜砂布余料短节的卷绕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玻璃钢夹砂管道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兜布用夹砂层的生产制作,在夹砂层的制作过程中对连续性要求较高,一旦中断或停留即会出现表面不平整,砂层空洞等质量缺陷,而整卷兜砂布的长度是固定、有限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整卷兜砂布不可能刚好完成整根管道的制作,非多即少。虽然生产设备上也配置了兜砂布搭接连接装置,但由于短节兜砂布长度较短,在生产过程中搭接十分频繁,不仅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效果也不太好,故对兜砂布短节回收利用一直很难实施,长期以来,生产过程中和生产现场遗留的兜砂布日益增多,累积起来浪费较大,造成生产成本。
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另一种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玻璃钢夹砂管道生产用兜砂布余料卷绕回收装置,该玻璃夹砂管道生产用兜砂布余料卷绕回收装置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兜砂布短节余料收回装置所存在的浪费较大,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从而达到减少原材料浪费,投入相对较小,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玻璃钢夹砂管道生产用兜砂布余料卷绕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卷绕装置和缝纫装置;所述两卷绕装置上分别卷绕有兜砂布,两卷绕装置上的兜砂布通过缝纫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卷绕装置包括卷筒、卷筒板和转动手柄;所述卷筒板分别位于卷筒左右两侧,并通过卷筒轴、并帽和夹持器与卷筒连接;所述转动手柄连接于卷绕装置一侧的卷筒轴上。
优选地,所述卷绕装置采用钢材制成。
优选地,所述卷筒的几何尺寸为∮300mm×350mm。
优选地,所述转动手柄为“Z”字形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玻璃钢夹砂管道生产用兜砂布余料卷绕回收装置,可有效地减少短节兜砂布的浪费,控制了管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玻璃钢夹砂管道生产用兜砂布余料卷绕回收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2为卷绕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卷绕装置;2、缝纫装置;3、卷筒;4、卷筒板;5、转动手柄;6、兜砂布;7、卷筒轴;8、并帽;9、夹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玻璃钢夹砂管道生产用兜砂布余料卷绕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卷绕装置1和缝纫装置2;所述两卷绕装置1上分别卷绕有兜砂布6,两卷绕装置1上的兜砂布6通过缝纫装置2连接。
所述卷绕装置1包括卷筒3、卷筒板4和转动手柄5;所述卷筒板4分别位于卷筒3左右两侧,并通过卷筒轴7、并帽8和夹持器9与卷筒3连接;所述转动手柄5连接于卷绕装置1一侧的卷筒轴7上。
所述卷绕装置1采用钢材制成。
所述卷筒3的几何尺寸为∮300mm×350mm。
所述转动手柄5为“Z”字形结构。
使用时,将两卷兜砂布余料分别置于卷绕装置1的两个卷筒3上,两卷筒兜砂布连接处用缝纫装置2进行连接,人工转动手柄5,将其中一卷兜砂布6余料卷绕到另一卷筒上,卷绕完一卷余料再新换上一卷余料,缝纫后卷绕。如此反复,直到连接的长度足够形成整卷兜砂布6,所卷绕的兜砂布6可直接用于玻璃钢管道夹砂层的生产制作中。大量遗留的兜砂布6短节余料通过缝纫、重新卷绕得以回收利用于产品生产中,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玻璃钢夹砂管道生产用兜砂布余料卷绕回收装置可有效地回收利用兜砂布短节余料,可有效地减少兜砂布短节余料的闲置、浪费,降低了夹砂管道生产成本,初步计算,每年回收利用兜砂布短节余料约1-2吨,价值约2-3万元;由于进行了回收利用,材料闲置、浪费减少,对控制成本作用明显;由于便于操作使用,回收利用的劳动强度很小,效果十分明显。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威玻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威玻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76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蓄能激发式旋转冲击钻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