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GPS测量车辆稳定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97073.7 | 申请日: | 2012-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8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 发明(设计)人: | 苗志滨;丛晓红;张金柱;王百成;王云龙;吴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 地址: | 15005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ps 测量 车辆 稳定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检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GPS测量车辆稳定性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列车直线行驶横向稳定性是汽车列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内容。横向稳定性是汽车列车的一种运动性能,不仅影响到汽车列车驾驶的操纵方便程度,而且也是汽车列车高速、安全行驶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人们对汽车列车稳定性能的要求不断增高,另一方面,传统的汽车列车横向摆动量检测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汽车列车稳定性能检测的要求。
传统的检测系统主要是:利用在牵引车和挂车底盘中间下方各固定一个喷枪,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同时朝下方地面喷射某种白色液体,在地面上形成两条曲线,然后两个人用皮尺对重合的曲线进行分段测量,然后比较记录下的最短距离,将这些最短距离中的最大值作为汽车列车的最大横向摆动量。由此可见,目前的汽车列车横向摆动检测主要还是靠人工进行,检测效率低。由于是随机抽检,准确率低,漏检率高;再加上喷枪喷出的液体容易受到周围气流的影响,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同时检测可靠性也受到影响,这些都给传统的检测系统带来了极大地挑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GPS测量车辆稳定性装置,实现了车辆的动态稳定性测试功能,大大提高了检测精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基于GPS测量车辆稳定性装置,包括:
GPS卫星定位系统,所述GPS卫星定位系统至少由四颗卫星组成;
GPS接收系统,所述GPS接收系统包括GPS接收机和接收天线,所述GPS接收机包括基准GPS接收站和移动GPS接收站,所述移动GPS接收站设置于车辆上,所述基准GPS接收站连接有用于接收所述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数据的第一数据传输电台,所述移动GPS接收站连接有用于接收所述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数据与第一数据传输电台的数据的第二数据传输电台;
操作控制系统,所述操作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基准GPS接收站和移动GPS接收站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车辆运动稳定性能的行驶轨迹、距离、方位、侧滑、速度、加速度等相关运动参量的实时动态测试,取得了检测汽车运动稳定性能的完整性,不仅实现了运动状态参量的在线动态测试功能,而且使行驶中的动态定位精度达到厘米量级,大大提高了检测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卫星;2、接收天线;3、计算机;4、基准GPS接收站;5、移动GPS接收站;6、第一数据传输电台;7、第二数据传输电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基于GPS测量车辆稳定性装置,包括:GPS卫星定位系统、GPS接收系统和操作控制系统。
GPS卫星定位系统由四颗卫星1组成,当然卫星1数量也可以多于四颗。
GPS接收系统包括GPS接收机和接收天线2, GPS接收机包括基准GPS接收站4和移动GPS接收站5,移动GPS接收站5设置于车辆上,基准GPS接收站4连接有用于接收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数据的第一数据传输电台6,移动GPS接收站5连接有用于接收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数据与第一数据传输电台6的数据的第二数据传输电台7。
操作控制系统分别与基准GPS接收站4和移动GPS接收站5连接。
本实施例中,操作控制系统为计算机3。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车辆运动稳定性能的行驶轨迹、距离、方位、侧滑、速度、加速度等相关运动参量的实时动态测试,取得了检测汽车运动稳定性能的完整性,不仅实现了运动状态参量的在线动态测试功能,而且使行驶中的动态定位精度达到厘米量级,大大提高了检测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工程学院,未经黑龙江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7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