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O型导流环及设有O型导流环的设备线夹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95995.4 | 申请日: | 2012-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0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华;王吉文;葛健;田正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5/00 | 分类号: | H01B5/00;H01R11/14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6814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设有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设备线夹上的导流环及设有该导流环的设备线夹。
背景技术
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用电量也因此逐步增加,使输配电设备负荷不断增大,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等输电线路的设备线夹容易出现过热现象,这一方面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会因此增加巡视和检修的工作量。
设备线夹发热的根本原因是由两个设备线夹接触面的电阻和导通的电流决定的。线路电流的大小是由用户负荷大小决定的,一般不可控制。因此只能从设备线夹接触电阻入手。接触电阻的大小与接触面、紧固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接触面越大接触电阻越小,接触越紧密电阻越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O型导流环,以增加线夹之间的接触面积,解决现有设备线夹使用中出现的易过热现象。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
O型导流环,其结构特点在于,导流环本体为扁平的环形,其具有相互平行的上、下导电接触面,所述的上、下导电接触面上设置有与设备线夹连接端相配合的连接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特点还在于:
所述导流环的上、下导电接触面厚度为5-8毫米,上、下接导电触面间距为一对线夹连接端的厚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有O型导流环的设备线夹,该线夹为一对,每个线夹具有一个扁平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设有连接固定孔,线夹之间通过连接固定孔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套压在两线夹连接端外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导流环。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设备线夹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套在两线夹连接端外的导流环,使原有设备线夹连接部位,由一个接触面增加为三个接触面,总导电片数为四片,导电能力增加两倍,发热程度大大降低;在紧固程度方面,由于加装了导流环,设备线夹连接处热胀冷缩时,弹性更好,不易松动。
2、本实用新型可直接采用铜管或铝管热压成型,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过程中线夹之间连接可靠,可以有效减少故障次数,增加供电可靠性。
3、由于电流的集肤效应,O型导流环加装更有利于电流的导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流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流环截面示意图。
图3是现有设备线夹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设备线夹使用状态图。
图5是O型导流环的设备线夹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号:1导流环 、2a导流环上接触面、2b导流环下接触面、4连接端、5连接固定孔、6导线压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导流环其截面是扁圆形,用于安装在具有扁平连接端的设备线夹上;导流环1包括上、下平行的两个导电的接触面以及连接接触面板2a、下接触面2b的左右圆弧过渡侧面,在上下接触面上设置有与设备线夹连接端相配合的连接固定孔5。
如图3、图4所示,图中为现有设备线夹中的一种,其具有一个扁平的连接端4和连接在连接端后方的导线压线管6,连接端4上设置有数个连接固定孔5,设备线夹通过导线压线管分别压紧所要连接的两导线端头,然后通过连接端将两根导线连接导通,设备线夹的连接方式为由连接端预留的连接固定孔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设备线夹通过导线压线管6分别压紧所要连接的两导线端头,然后通过连接端将两根导线连接导通,设备线夹的连接方式为:首先在设备线夹连接端处套上导流环1,导流环1的上下接触面板上设有与设备线夹连接端上连接固定孔相一致的连接固定孔,由螺栓穿过导流环及设备线夹上的的连接固定孔来固定连接两个设备线夹,如图5所示。
具体实施中导流环1可以由铜管或铝管压制、钻孔而成,其上、下接触面均为平面结构,导流环的尺寸大小与线夹连接端的尺寸大小相配合。导流环的上、下接触面板宽度为线夹连接端的宽度,导流环的长度为线夹连接端的长度,导流环的上、下接触面板的厚度与线路电流大小和导流环的长度有关,电流越大导流环上下面板厚度越厚导流环长度越长,一般厚度为5-8毫米即可。导流环的上、下接触面板间距为两个线夹连接端的厚度之和。导流环的安装方式是套在线夹连接部位,固定导流环的孔数、孔径和孔距与线夹孔数、孔径和孔距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未经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59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