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心力自动卸渣离心过滤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95179.3 | 申请日: | 2012-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2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蔡智超;陈海洋;张学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智超;陈海洋;张学花 |
| 主分类号: | B04B1/00 | 分类号: | B04B1/00;B04B11/00;B04B7/08;B04B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7091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力 自动 离心过滤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离心力自动卸渣离心过滤机。
背景技术
一般的,过滤器是输送介质管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用来消除介质中的杂质,以保护阀门及设备的正常使用。当流体进入置有一定规格滤网的滤筒后,其杂质被阻挡,而清洁的滤液则由过滤器出口排出,当需要清洗时,只要将可拆卸的滤筒取出,处理后重新装入即可。但是现有技术的这种过滤机需要间断性的排除滤渣才能继续工作,间断操作给上下游工艺带来很大负担,如何将间断操作改进为持续操作在现代化的生产流程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离心力自动卸渣离心过滤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离心力自动卸渣离心过滤机,其结构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圆锥形滤筐,外套筒上端设置有端盖,端盖上设置有悬浮液进料管,内套筒设置在外套筒内腔,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组成滤渣收集腔,滤渣收集腔底部设置滤渣收集管;内套筒上端开口,开口处设置有圆锥形滤筐,圆锥形滤筐广口端与内套筒上端开口相平,圆锥形滤筐缩口端设置在内套筒内腔,圆锥形滤筐缩口端与轴封连接,轴封下端设置有转轴,转轴外围设置有滤液收集筒,滤液收集筒与内套筒之间组成滤液收集腔,滤液收集筒一侧连通滤液收集管。
外套筒上端的端盖上穿接有注水管,注水管下端伸入到圆锥形滤筐内壁上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离心力自动卸渣离心过滤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功率消耗小,
利用悬浮液本身存在的固形物自然形成滤渣,自动卸除滤渣,自然过滤分离悬浮液中的固形物和滤液,可连续工作,避免间断操作给生产环节造成的负担,其连续过滤生产能力大,可在各种结晶产品的分离中广泛应用。
该离心力自动卸渣离心过滤机悬浮液从上部进料管进去到圆锥形滤筐底部中心,靠离心力均匀的分布在滤筐上,滤液透过圆锥形滤筐而形成滤渣层,滤渣靠离心力作用克服圆锥形滤筐的摩擦阻力沿圆锥形滤筐向上移动,直到滤渣被圆锥形滤筐上沿甩出,经滤渣收集腔卸料;滤液则穿过圆锥形滤筐上的滤渣层,渗透到滤液收集腔,从而获得滤液。
该离心力自动卸渣离心过滤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和检修,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外套筒,2、端盖,3、悬浮液进料管,4、内套筒,5、滤渣收集腔,6、滤渣收集管,7、圆锥形滤筐,8、轴封,9、转轴,10、滤液收集筒,11、滤液收集腔,12、滤液收集管,13、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力自动卸渣离心过滤机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力自动卸渣离心过滤机,其结构包括外套筒1、内套筒4和圆锥形滤筐7,外套筒1上端设置有端盖2,端盖2上设置有悬浮液进料管3,内套筒4设置在外套筒1内腔,内套筒4和外套筒1之间组成滤渣收集腔5,滤渣收集腔5底部设置滤渣收集管6;内套筒4上端开口,开口处设置有圆锥形滤筐7,圆锥形滤筐7广口端与内套筒4上端开口相平,圆锥形滤筐7缩口端设置在内套筒4内腔,圆锥形滤筐7缩口端与轴封8连接,轴封8下端设置有转轴9,转轴9外围设置有滤液收集筒10,滤液收集筒10与内套筒4之间组成滤液收集腔11,滤液收集筒10一侧连通滤液收集管12。外套筒1上端的端盖上穿接有注水管13,注水管13下端伸入到圆锥形滤筐7内壁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智超;陈海洋;张学花,未经蔡智超;陈海洋;张学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51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