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4484.0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8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文雄 |
主分类号: | H01H1/58 | 分类号: | H01H1/58;H01H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电气开关由外壳、摆块、静触片、动触片、接线柱、弹簧和拨柱等构成,其中动触片和静触片用金属片材冲压而成,弹簧和拨柱设置在按钮的盲孔内,拨柱外端压住动触片光滑的上表面,位于摆块盲孔内的拨柱靠动触片抵住其外端而被定位;这种电气开关的接线柱一般是在一金属圆柱上沿轴向开设通孔,并在其侧壁上开设与一螺栓耦合的螺纹孔,接线时将一条以上的电线插入接线柱的通孔内,再将螺栓沿螺纹孔旋入,使螺栓内端的压板将通孔内的电线压向通孔一侧而将电线固定在接线柱中,这种结构的接线柱因为电线受压的一侧为弧形,当一条以上的电线要接在接线柱上时,可能因为各电线直接的不同,弧形壁对电线的导向作用不畅顺,从而造成接触不良、可靠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电气开关中存在的接线柱对一条以上的电线固定时出现可靠性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电气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气开关,包括外壳、摆块、静触片、动触片、接线柱、弹簧和拨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的通孔的横截面中有两条相邻的斜边,在该两条所述斜边构成的夹角的对壁上开设与一个螺栓螺纹耦合的螺纹孔,向螺纹孔拧入螺栓时两条斜边所在的两个斜面与螺栓前端面构成三角面对位于该三角面内的电线起导向压紧作用。
在所述接线柱的通孔内放置压板。如果螺栓的直径足够大时,该压板是可以省略的;当然如果有压板,则可以防止由于螺栓拧入时因为螺栓的旋转而对电线造成的影响。
所述压板为所述静触片或所述动触片的一部分。
在所述通孔内相邻的两条所述斜边所在的两个平面上分别设有若干横向的防滑槽,其好处是防止电线在外力作用下从接线柱的通孔内被拉出。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接线柱的通孔内两条斜边所在的两个斜面对不同直径的电线起到更为有效的导向作用,所以使螺栓或压板可以更好地将电线压紧在接线柱的通孔内,保证接触良好,提高其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气开关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各零件组装在一起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各触片、接线柱和摆块的相对位置立体示意放大图。
图4是图1中一个接线柱的立体放大图。
图5是向图4中的螺纹孔内放置了压板后拧入螺栓后的正投影视图。
图6是图1中底板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图中11、按钮,12、面盖,13、安装螺钉,14、摆块,15、弹簧,16、拨柱,17、中盖,2、动触片,31、常闭触片,32、常开触片,33、静触片,41、42、43、接线柱,91、支撑座,92、底板,40、防滑槽,401、402、斜边,400、螺纹孔,50、压板,500、螺栓,61、大电线,62、小电线,90、条形孔,900、端部,901、902、凸头。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所述电气开关,包括摆块14、静触片33、动触片2、弹簧15、拨柱16、以及三个接线柱41、42、43,其外壳由底板92、安装在底板上的支撑座91、面盖12和按钮11构成,安装时将三个接线柱41、42、43压入支撑座91对应的孔内固定,常开触片32和常闭触片31下端分别穿入接线柱42和41的接线柱的孔内用螺栓(见图5)固定,将动触片2中部压住静触片33(如图3所示),再将中盖17压入支撑座91上表面,弹簧15和拨柱16装入摆块14下侧的盲孔后再经中盖17中央的通孔放入,使摆块14两侧的扣柱滑入中盖两侧扣翼的扣孔内,再向底板92上扣入面盖12,最后向面盖12上扣入按钮11即可。
见图2,此时按压按钮11时,按钮带动图3中的摆块14摆动而使拨柱外端在动触片上表面滑动,在弹簧的作用下动触片摆动而在动触片与常闭触片或动触片与常开触片之间构成开或关;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按钮也可以不要,因为此时摆块外露,直接按压摆块也可以实现开或关,增加按钮11后可以使其外形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文雄,未经杨文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44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