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搓脚式足浴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4464.3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2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彬 |
主分类号: | A47K3/022 | 分类号: | A47K3/022;A61H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林捷华 |
地址: | 355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搓脚式足 浴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足浴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搓脚式足浴盆。
背景技术:
现有足底按摩器和足浴盆,对于脚底的按摩,几乎都是采用电动滚轮式结构,也即电机驱动设一组或两组并排的按摩滚轮,利用按摩滚轮面的凸点,对双脚底进行滚动按摩。由于按摩滚轮与脚底的接触面有限,按摩效率低,很难同时对足跟部和脚趾部进行有效的按摩。而专利CN102716022A,公开的一种足浴盆用足底自动按摩装置,其包括曲轴盘和架体,架体底部与足浴盆内侧底部卡接,在架体上表面滑动连接有一按摩盘,沿按摩盘滑动方向设在按摩盘底部两侧的卡凸卡装在架体下部的滑槽内,在按摩盘底面上设有一与按摩盘滑动方向相垂直的连接槽;在曲轴盘的上表面的偏心设有一垂直于曲轴盘的连接轴,连接轴上端活动卡装于连接槽内,在曲轴盘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一与足浴盆动力装置的输出转轴相连接的卡槽。该结构不足之处是脚放置在按摩盘上,会跟着按摩盘前后往复运动,而达不到按摩效果。为此,设计一种按摩范围宽且按摩效率高的足浴盆,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由动力驱动搓脚盒上一对搓脚板产生错位往复动作、且可拆离清洁的一种搓脚式足浴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搓脚式足浴盆,包括内盆、外盆、设在内盆与外盆间隙空腔中的动力机构,其特征是动力机构具有两根输出轴,两根输出轴分立在内盆底对应搁置双脚的区域,并穿过内盆底,输出轴与内盆底间设有轴封;内盆底对应搁置双脚的区域分别设有搓脚盒,搓脚盒包括有底板、盒盖、安装在底板上的转盘和齿轮、以及滑动设在盒盖两条滑槽上的两搓脚板;搓脚板表面带有按摩部,底部向下伸出有齿条,该齿条穿过所述的盒盖滑槽,并与齿轮啮合;所述转盘偏心位置上设有一偏心轴,齿轮偏心位置上设有一凸销,所述的凸销与偏心轴间连接有一曲柄,由曲柄形成联动;所述转盘与输出轴轴接。由动力机构驱动转盘旋转,再由曲柄带动齿轮半周往复旋转,使得与之啮合的两搓脚板产生错位往复动作,实现对足底的按摩。
所述内盆底对应搁置双脚区域为下沉区,下沉区两侧与内盆底表面交接部,分别设有压凹部;搓脚盒嵌设该下沉区中,保持盒盖表面与内盆底表面齐平,搓脚板凸设在内盆底表面上。利用两侧的压凹部,可供手指插入取出搓脚盒。
所述曲柄两端分别设有轴孔,借助两端的轴孔分别套设在凸销和偏心轴上,形成联动。
所述搓脚板表面的按摩部为复数列滚珠,滚珠通过导轴定位在搓脚板上。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蜗轮箱,电机为单头输出电机,电机输出经一级蜗杆蜗轮变速和多级齿轮变速后驱动输出轴。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蜗轮箱,电机为双头输出电机,电机两头输出分别经一级蜗杆蜗轮变速后驱动输出轴。
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按摩面积大的特点;利用曲柄将转盘偏心轴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齿轮的半周往复旋转,过度至两搓脚板产生错位往复运动,实现搓揉足底的按摩效果,避免搓脚板带着脚底前后运动,能同时对脚底大面积的按摩,且按摩效率高;而且搓脚盒可拆离盆体,方便清洁和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足浴盆俯视示意图
图2半剖足浴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搓脚盒转盘剖面示意图
图4搓脚盒齿轮剖面示意图
图5搓脚盒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动力机构中蜗轮箱立体分解示意图
其中
1-内盆 11-内盆底 12下沉区 13-压凹部
2-外盆 3-动力机构 30-输出轴 31-电机
32-蜗轮箱 321-蜗杆蜗轮 322-多级齿轮
4搓脚盒 41底板 42-盒盖 421-滑槽
43转盘 430-偏心轴 44-齿轮 440-凸销
45-搓脚板 451-滚珠 452-导轴 453-齿条
46-曲柄 5-轴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彬,未经林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44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