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霉筷笼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3650.5 | 申请日: | 2012-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9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必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必生 |
主分类号: | A47G21/00 | 分类号: | A47G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尤其涉及一种防霉筷笼。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木质和竹质筷子通常都是放在一起的,洗好的筷子总带有一些水分,在筷笼的底部会产生一些积水,将洗好的筷子放在筷笼内,筷子与筷笼底部平面是直接接触的,积水会使此端筷子发霉发黑,助长了细菌的生长,使筷子既不卫生又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不积水,又不发霉发黑的卫生防霉筷笼。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霉筷笼,包括筷笼本体、支撑盘、积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盘置于筷笼本体的底部;所述的筷笼本体置于积水盘的台阶上;所述的防霉筷笼具有悬挂安放和台面直接安放两种放置方式。
所述的筷笼本体包括斜围面、背直面、悬挂孔、通风长孔、挡边,多条通风长孔设置在筷笼本体的四周,通风长孔的宽度小于常规筷子的截面边长或直径,悬挂孔设置在筷笼本体的上端,挡边设置在筷笼本体的底部。
所述的支撑盘包括围边、底板、小方孔、小凸台,底板上挖有密集的小方孔,每个小方孔的边沿都有一个小凸台并设置在底板上,小方孔和小凸台的间距为2-4毫米。
所述的积水盘包括围板、底面、台阶,用于盛储筷子的水滴,台阶设置在围板内侧,用于支承筷笼本体。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产品的缺陷,其有益之处在于筷笼内的筷子具有不发黑发霉和快干、卫生的特点,使用起来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防霉筷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筷笼本体的主视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筷笼本体的仰视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积水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值得注意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行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范围为准。
本实施例由图1图2可见,防霉筷笼,由筷笼本体1、支撑盘2、积水盘3组成,支撑盘2置于筷笼本体1的底部内,筷笼本体1置于积水盘3的台阶33上;由图3图4可见筷笼本体1底部挖空,但设有挡边14,用于放置支撑盘2,四周设有斜围面11和背直面13,用于围挡筷子,悬挂孔12便于筷笼悬挂用,四周的多条通风长孔15便于筷笼内筷子通风干燥;由图5图6可见围边21与筷笼本体1底部的内壁四周相配合,底板24与小凸台22相连接起支撑筷子作用,小凸台22是向内凸出的,小方孔23便于筷子上残留的水流入到积水盘3内,用小凸台22支撑筷子,使筷子头部与其接触的面积大大降低,自然干燥加快;由图7可见围板31、底面32组成一个盒体用于盛储筷子的水滴,台阶33设置在围板31内侧,便于支承筷笼本体1。
本具体实施方式,当洗完后的筷子放入筷笼内,筷子所带的水滴通过支撑盘2内的小方孔23流入到积水盘3内,由于筷子与筷笼底部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支撑盘2内底板24上的小凸台22与筷子接触,大大减少了筷子与筷笼的接触面积,使筷子具有更多的散发水分的面积,自身的残留水分通过筷笼本体1斜围面11和背直面13处的通风长孔15自然通风干燥,避免了因积水引起的筷子发霉发黑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必生,未经王必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36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