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动力转向管回油管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0801.1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7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成雷;王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通和汽车管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0 | 分类号: | F16L3/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动力 转向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管路系统密封性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动力转向管回油管检具。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动力转向管回油管密封性检测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台为平板结构,动力转向管回油管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第一软管、硬管和第二软管,形状不规则,在平板上放置无法可靠稳定地固定,造成实验操作的不便,同时容易造成实验结果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传统汽车动力转向管回油管密封性检测没有专门检具,造成实验结果不可靠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实验精确性、固定可靠的汽车动力转向管回油管检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动力转向管回油管检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定位第一软管的第一软管支撑杆、用于定位硬管的硬管支撑杆和用于定位第二软管的第二软管支撑杆,所述第一软管支撑杆、硬管支撑杆和第二软管支撑杆的位置与动力转向管回油管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底板两端设有与汽车动力转向管端部相适配的端部支撑杆。
所述第一软管支撑杆有两个,两个第一软管支撑杆与第一软管相适配。
所述硬管支撑杆有三个,三个硬管支撑杆与硬管相适配。
所述第二软管支撑杆有两个,两个第二软管支撑杆与第二软管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底板上的各类支撑杆分别与所支撑的汽车动力转向管回油管部分形状相适配,使各类支撑杆与汽车动力转向管紧密贴合,稳定可靠地固定汽车动力转向管回油管,完成固定安装后,再进行密封性检测,检测实验操作方便,实验准确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动力转向管回油管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底板,2、端部支撑杆,3、第一软管支撑杆,4、硬管支撑管,5、第二软管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动力转向管回油管检具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有用于定位第一软管的第一软管支撑杆3、用于定位硬管的硬管支撑杆4和用于定位第二软管的第二软管支撑杆5,第一软管支撑杆3、硬管支撑杆4和第二软管支撑杆5的位置与动力转向管回油管的形状相适配。
底板1两端设有与汽车动力转向管端部相适配的端部支撑杆2。第一软管支撑杆3有两个,两个第一软管支撑杆3与第一软管相适配。硬管支撑杆4有三个,三个硬管支撑杆4与硬管相适配。第二软管支撑杆5有两个,两个第二软管支撑杆5与第二软管相适配。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底板1上的各类支撑杆分别与所支撑的汽车动力转向管回油管部分形状相适配,使各类支撑杆与汽车动力转向管紧密贴合,稳定可靠地固定汽车动力转向管回油管,完成固定安装后,再进行密封性检测,检测实验操作方便,实验准确性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通和汽车管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通和汽车管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08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动力转向管进油管检具
- 下一篇:一种冷热水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