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窄平台修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90678.3 | 申请日: | 2012-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8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娟;王桂玲;王学士;周洪涛;苗冬梅;危鼎;姚守俨;王国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窄平台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平台施工后,若因需要或对其进行修补时,通常不能很好的保证其美观及效率,平台表面施工时,混凝土会向两侧流出,增加了劳动力,也使施工更加复杂,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出一种能提高施工效率的窄平台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窄平台修复装置,所述窄平台两侧分别设有复数模板,所述模板的顶端高于窄平台的上表面,所述模板通过复数固定夹与窄平台紧固。
所述固定夹的两侧底端分别向内形成有一凸块,所述模板的外侧对应所述凸块位置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大小相同且卡合连接。
在使用时,首先将模板搭设于平台的两侧,将固定夹上的凸块对准模板凹槽的位置并卡合于该凹槽中,从而使模板紧固于平台,搭设完成后,向平台上方浇筑混凝土并对其进行休整,等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便完成了窄平台的修复,本实用新型的窄平台修复装置,既满足了安装简洁、减少了人工劳动力的要求,还保证了窄平台表面的美观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窄平台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窄平台修复装置的固定夹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窄平台修复装置的模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窄平台修复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平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现有技术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窄平台修复装置,该窄平台1为一U型平台,且该窄平台1两侧分别设有一模板2,模板2的顶端高于窄平台1的上表面,便于在窄平台1上方浇筑时混凝土向外侧流出,如图2与图3所示,本装置还包括复数个固定夹3,固定夹3的两侧底端分别向内形成有一凸块31,模板2的外侧对应凸块31位置开设有复数凹槽21,凸块31与凹槽21大小相同且卡合连接,因此模板2通过固定夹3与窄平台1紧固。
在对窄平台1进行修复时,首先将模板2搭设于窄平台1的两侧,将固定夹3上的凸块31对准模板2的凹槽21位置并卡合于该凹槽21中,从而使模板2紧固于窄平台1,搭设完成后,向窄平台1上方浇筑混凝土并对其进行休整,等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2,便完成了窄平台1的修复,再结合图4所示,本装置也可以用作L型的窄平台1,用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修复。
本实用新型的窄平台修复装置,既满足了安装简洁、减少了人工劳动力的要求,还保证了窄平台1表面的美观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06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泥浆观测坐岗房
- 下一篇: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