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合收割机割台二副刀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89488.X | 申请日: | 2012-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1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学;徐令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秀学 |
| 主分类号: | A01D41/16 | 分类号: | A01D4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62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收割机 二副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割台二副刀。
背景技术:目前,国家禁止小麦秸秆焚烧,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因而秸秆还田已成为今后农业耕作的发展趋势,不同型号及构造的秸秆还田机也应运而生。现在国家对小麦麦茬高度限制10-12cm,因此收进机仓内麦秆的长度为60cm,就是这有效尺寸60cm麦秆长度,一是要增加粉碎机,从而加大了负荷,使燃油量增多,浪费了油料,收割速度慢,二是机械磨损严重,严重影响了机器的使用寿命,三是由于收割台进料太多,易造成进料系统卡机,形成塞车,清理及维修浪费时间,误工误时,影响了收割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目前联合收割机存在的弊端,提供一种在割台后部加装了一组刀片,可对原收割麦茬进行二次削割,减少收割机的负荷,降低无用功使用的联合收割机割台二副刀。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弹性支杆4用螺母活动设置在方钢1两端,角铁2焊接在方钢1内侧端,定刀6用铆钉等距固定在角铁2下端,动刀7用螺钉等距固定在刀架13上,且置于定刀6内端,摆动箱9设置在方钢1左中上部,且通过摆杆11和刀架13连接,割台二副刀设置在割台一副刀后端,且通过弹性支杆4和支撑柱3置于联合收割机前中下部的挡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割台后部加装了一组刀片即二副刀,对原收割麦茬进行二次削割,且直接削割后就洒落地面,大大降低了收割机的负荷,减少机械所做的无用功。增设了弹性支杆,底部容易过沟坎,易将贴地小麦秸秆拾起切碎,保证了工作时的稳定性,且跑得快、不噎机、丢粒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图1为秸秆还田机示意图。
图2为转动轴切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其弹性支杆4用螺母活动设置在方钢1两端,角铁2焊接在方钢1内侧端,定刀6用铆钉等距固定在角铁2下端,动刀7用螺钉等距固定在刀架13上,且置于定刀6内端,摆动箱9设置在方钢1左中上部,且通过摆杆11和刀架13连接,割台二副刀设置在割台一副刀后端,且通过弹性支杆4和支撑柱3置于联合收割机前中下部的挡板上。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定刀6为半开口状,内置凹槽,刀架13活动置于凹槽内。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角铁2上部用螺钉等距设置定位板8,定位板8一端和动刀7活动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弹性支杆4上端设置吊环5,弹簧12活动置于弹性支杆4中部,弹性支杆4下端和方钢1活动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割台二副刀低于割台一副刀。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摆动箱9的轴端设置皮带轮10,且通过皮带和主传动皮带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收割机原装刀片调整高度为距地面20cm,二副刀定位高度在前一组刀片的基础上降低10cm,这样原装刀片先进行收割,实际收割麦秆为60cm,收进仓进行脱粒,二副刀再对收割后的麦茬进行削割10cm,且切割掉的10cm麦秆就不再进收割机而是直接洒落地面,按实际有效麦秆20cm,可以减少收割机近三分之一的工作量,收割机每小时可增加1-2亩的小麦收割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秀学,未经李秀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94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辣椒收获机
- 下一篇:自走轮式谷物、秸秆造粒双联合收获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