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识别纸质隐形条码的识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8882.1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6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二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吕元辉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纸质 隐形 条码 识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识读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识别纸质隐形条码的识读器。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断增多。防伪打假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各种各样的防伪产品应运而生,防伪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
在酒类、食品类、化妆品类或者饮料类等商品领域,为了方便商品信息标识和商品质量的追溯,绝大多数商品已经条码化,即赋予每一个商品一维码、二维码或数字码来记录该商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物流过程等,以此来实现商品信息标识和商品质量的全程追溯及问题商品的召回。
现在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对于同样的产品,包装的好坏程度对于消费者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生产厂家都愿意将商品包装做成鲜艳的、能吸引人的颜色(例如红色、紫色或蓝色等),一般都不愿意为了打印条码而将商品做成与黑色对比度比较大的颜色或预留出一块空白来打印条码,以免影响整体美观。
由于常用的识读器对于条码与背景的颜色差别度有很高的要求,通常黑色油墨条码喷印在白色底色上,识读器可以准确识别条码信息。但对喷印在与商品底色相近、或颜色对比不明显的隐形条码的信息,常用识读器却很难准确识别。
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隐形识读器,能准确的辨别发射出一定波长的扫描器识读条码内的信息,同时这种扫描器对通用的黑白条码也兼容且能准确识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识别出纸质隐形条码信息的可识别纸质隐形条码的识读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识别纸质隐形条码的识读器,包括外壳和与外壳连接的手柄,所述外壳内设有光学镜头,所述手柄上设有按键开关,所述识读器还包括设于光学镜头前端的滤光片和能够激发隐形条码产生光波的红外光LED;所述滤光片为椭圆形滤光片,所述红外光LED带通范围与隐形条码的反射波长和光波的发射波长的范围相对应。
所述红外光LED为内置式红外光LED。
所述外壳的前端还设有取景窗口。
所述识读器还包括接收从光学镜头进入的光波光线和反射光线,并将光波光线和反射光线转换为电信号的识读模组。
所述识读模组还连接有将所述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拟数字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激发光源照射商品上的隐形条码时,隐形条码被激发光照射后,其物质分子发生跃迁并会发出光波光线,隐形条码的反射光线和光波光线先通过固定在光学透镜前方的滤光片,由于该滤光片的带通范围与隐形条码的反射波长和光波的发射波长范围相对应,亦即允许隐形条码的反射光线和光波光线通过,而商品底色的反射光线和环境中其他的杂光光线被过滤掉,不被允许通过。通过滤光片的反射光线和光波光线进入光学镜头,然后会聚到识读模组上,由识读模组将检测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将电信号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中处理,从而完成对隐形条码信息的准确识读,本产品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识别纸质隐形条码的识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可识别纸质隐形条码的识读器,包括外壳1和与外壳1连接的手柄6,所述外壳1的内设有光学镜头2,所述手柄6上设有按键开关7,所述识读器还包括设于光学镜头2前端的滤光片3和能够激发隐形条码产生光波的红外光LED4;所述滤光片3为椭圆形滤光片3,所述红外光LED4带通范围与隐形条码的反射波长和光波的发射波长的范围相对应。
所述红外光LED4为内置式红外光LED4。
所述外壳1的前端还设有取景窗口5。
所述识读器还包括接收从光学镜头2进入的光波光线和反射光线,并将光波光线和反射光线转换为电信号的识读模组。
所述识读模组还连接有将所述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拟数字转换器。
如图1所示,滤光片3设于外壳1的内部并设于所述光学镜头2之前,且其带通范围与隐形条码的反射波长和光波的发射波长的范围相对应,亦即滤光片3允许隐形条码的反射光线和光波光线通过,而商品底色的反射光线和环境中其他的杂光光线被过滤掉,不被允许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二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二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88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牲畜虹膜图像采集装置
- 下一篇:读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