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膜法脱盐工艺浓盐水处理回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8078.3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1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曹阳;张燕玲;毛永泽;赵鹏;徐祯;张林;杨林华;官金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昆钢水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302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盐 工艺 盐水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是一种对膜法脱盐工艺浓盐水进行处理,以提高该水回收利用率的装置,属于工业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膜法脱盐技术在国内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以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形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同样,该膜法脱盐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针对膜法脱盐工艺所产生的浓盐水的处理,至今却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浓盐水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排放,如排入海洋、地表水、污水处理系统等;另一类是将浓盐水进行再利用,如地表灌溉、制盐、提取化工原料等,可有效的利用资源,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现在我国国内处理膜法脱盐工艺浓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回流法。浓盐水回流可以提高回收率,增大膜表面冲洗流速,减少污堵。此种方法需要控制回流率,弊端在于,若回流率过高,会使进水盐度升高,易结垢,增加膜的负担,影响膜的寿命。
2、回用作为生产用水。由于浓盐水中无悬浮物,含有阻垢剂且有压力,可用作过滤装置的反冲洗水、除尘水、冲灰冲渣水、冷却水,还可经过简单的处理后混入原水回收。但此法弊端在于,如果浓盐水中含有环境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则需谨慎使用,使用范围不高。
3、资源化利用。可采用水力涡轮增压器、功交换器和压力交换器等利用余压产能;海水淡化厂可将浓水用于制盐,节约盐田,缩短晒盐周期;预处理后适当勾兑,可用于海产品养殖,此法弊端在于受地域影响大,投资成本高。
4、蒸馏浓缩。膜蒸馏(MD)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即在常压下利用温差可将浓水尽可能的回收(回收率≥95%)甚至结晶化,但目前MD技术所使用的经济、高质量的疏水微孔膜尚未研发成熟。国内通常采用将浓盐水引入蒸发池,就近就地处理利用太阳能而不需要其他能源,但此法弊端也较为明显,此法对地域的选择性较高,较干旱的地区比较适用。此法的蒸发池若构造不合理极易造成浓盐水泄漏,渗入到地下水体中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因此,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国内对膜法脱盐工艺产生的浓盐水的处理都有一定的认识,但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膜法脱盐工艺浓盐水处理均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如能耗大,地域选择性高,广谱性低,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等。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国内对膜法脱盐工艺产生的浓盐水的处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膜法脱盐工艺浓盐水进行处理,以提高该水回收利用率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一种膜法脱盐工艺浓盐水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膜法脱盐工艺浓盐水输送管相连的调节搅拌池,通过管道与调节搅拌池出水口相连的工业微波处理器,通过管道与工业微波处理器出水口相连的沉淀池,通过管道与沉淀池出水口相连的第一过滤器,通过管道与第一过滤器出水口相连的粗滤水池,通过管道与粗滤水池出水口相连的第二过滤器,通过管道与第二过滤器出水口相连的精滤水池,分别通过管道与精滤水池出水口相连的第三过滤器、第四过滤器,第三过滤器、第四过滤器出水口连接有产水管道。
膜法脱盐工艺浓盐水,经调节搅拌池与处理药剂混合均匀,经工业微波处理器处理,可降低浓盐水的硬度,色浊度及COD,以对后序设备形成保护,经沉淀池分离、第一过滤器过滤分离、粗滤水池沉降分离、第二过滤器过滤分离、精滤水池沉淀分离,第一过滤器可截留掉水中大部分的颗粒物和悬浮物,避免水中的颗粒物对第二过滤器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第二过滤器截留掉分子量≤40000的杂质,在浓盐水进入后序的第三、第四过滤器之前形成进一步保护,根据第二过滤器产水(即精滤水池)的水质要求,选择性地使精滤水池的水进入第三过滤器或者第四过滤器,使整个浓盐水的处理更加灵活,从而在提高处理效果的同时,尽量降低处理成本。
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排泥口,以便将沉淀分离出的污泥排出送固体堆场进行后序处理。
所述第二过滤器上设滤出液出口,该出口连接有管道,该管道另一端与粗滤水池相连,以将滤出液返回粗滤水池继续处理。
所述精滤水池与第三、第四过滤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辅助过滤器,以过滤分离水中粒径≥5μm的大颗粒物及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昆钢水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昆钢水净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80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摄像机
- 下一篇:适应型汽车左右外后视内置显示屏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