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制脓腔戳孔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7872.6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1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姚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51219 | 代理人: | 王荣;黎照西 |
地址: | 646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制 脓腔戳孔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脓腔戳孔针。
背景技术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脓肿,它是肛肠科常见多发病,脓肿一旦形成,就需要切开引流。传统的脓肿引流工具主要为尖刀,即使用尖刀切开造孔,其缺点在于:
(1) 切开孔的大小不易掌握,容易造成切口较大,术后换药较为痛苦恢复时间长,增加患者痛苦。
(2) 切戳的孔呈线形,置管后管的两端各遗留一个“△”形裂孔,虽然可以缝合,但难以达到完全不漏气漏液的要求,影响负压引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控制切开孔的大小,并且提高引流效果的自制脓腔戳孔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自制脓腔戳孔针,包括针柄和针头,所述针柄的直径为3mm,针头呈锥形,锥度为15°,从而可使切开孔为圆形,孔的大小可控性好,周边与导管结合较为紧密,防止漏气漏液,保证负压引流的效果。
该戳孔针的总长度为170mm。
该戳孔针为不锈钢戳孔针,最好是采用304不锈钢材质。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将传统的脓腔尖刀改良为脓腔戳孔针,使脓肿引流手术中的切开孔为圆形,因此孔的大小可控性较好,并且切口周边与导管结合较为紧密,避免置管后管的两端遗留一个“△”形裂孔,有效防止漏气漏液,保证了负压引流的效果,使手术操作变得更加简便可控,进一步提高了手术质量,宜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自制脓腔戳孔针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限定在以下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一种自制脓腔戳孔针,包括针柄1和针头2,所述针柄1的直径为3mm,针头2呈锥形,锥度为15°;该戳孔针的总长度为170mm;戳孔针为304不锈钢戳孔针。
使用时,患者取侧卧位行腰俞穴麻醉,麻醉成功后常规肛周消毒铺巾,以碘伏消毒肛门术野及直肠下端,抽取脓液培养标本,再次消毒,根据术前B超定位确定置管部位,以自制脓腔戳孔针分别于脓肿中心处及边缘处各作一约3mm左右戳孔,用破膈器自戳孔探入,破坏脓腔内纤维膈并引流出脓液,取Fr14#导尿管两根,一根于脓肿中心戳孔置入脓腔内(置管A),另一根于脓肿低缘戳孔处置入(置管B),穿过脓腔壁即可。以生理盐水自置管A注入脓腔冲洗以验证置管B是否通畅,确认引流通畅后分别于两处置管管周皮下以4号线行荷包缝合固定尿管,确保管壁与周围组织不留空隙,无漏水漏气。以甲硝唑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至引流液清亮为止。术后置管A接静脉输液器,以生理盐水连续冲洗;置管B接负压引流器,注意保证足够的负压和引流通畅。 术后静脉给予抗菌素治疗若干天。待体温、血象正常,局部肿痛完全消失,负压引流液清亮即可拔管停止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将本发明人所研发的自制脓腔破膈器与上述自制脓腔戳孔针配合使用,不但可防止切开口漏气漏液,还可保证彻底将脓腔内的纤维膈破坏掉,两者的配合使用效果好,将两种自制器械配合使用于肛周脓肿置管引流术中,使手术操作变得更加简便可控,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可广泛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市人民医院,未经泸州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78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容数据再生装置及更新管理方法
- 下一篇:模拟装置、方法以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