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头毛囊移植打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7285.7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9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千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奚胜元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头 毛囊 移植 打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多头毛囊移植打孔器涉及的是一种自体毛囊游离移植手术的器械,用于对自体毛囊移植的专用打孔器械。
背景技术
拥有一头健康靓丽的秀发是每个爱美的人的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缺少足够的毛发,从而使得这部分社会群体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各种各样的不便和苦恼,所以社会上有着很大的实际需求,现在市场上进行毛发移植多采用单头移植打孔器,在进行毛发移植时,打孔速度慢,例如需在谢顶患者的头部种植3000个毛囊单位的头发,即使是技术熟练的医生也需耗时一个小时以上,降低了手术效率,此外在现有的打孔操作中,刀头刺入头皮的深度,由于操作者手持刀具,用腕力悬空进行控制,往往造成每个刺入孔的深度不一致,还由于操作者悬空使用手腕发力,造成操作者手腕疲劳,费时费力,所以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能够大幅度提高手术速度的打孔刀具来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头毛囊移植打孔器,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对头皮的打孔效率。
多头毛囊移植打孔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多头毛囊移植打孔器包括刀杆、多头刀架、多头刀片、内槽盖板、垫片、预紧方杆螺栓、单头刀片、单头刀架、单头夹头和预紧弹簧;
刀杆为杆状握柄,在刀杆的一端设置有多头刀架,另一端设置有单头刀架;多头刀架外端面的中部开设有一条一字状锥槽;在锥槽内安插有多枚多头刀片,多头刀片之间通过垫片来调隙,多头刀片由刀体和刀梢组成,刀体的一端设置有刀尖,另一端设置有刀梢,在刀梢的中部开设有矩形通孔;并且多头刀片的刀体穿过内槽盖板上的穿刀槽,内槽盖板为U形卡箍,由位于前端的前挡片和两条边翼组成,前挡片的中部开有一长条状穿刀槽,边翼的后半部各设置有卡箍槽,卡箍槽位于边翼边上连接的两条沟槽内;预紧方杆螺栓穿过卡箍槽和多头刀片上的通孔,并在另一端压装有预紧弹簧;单头刀架为锥形刀架,中间开设有一条内槽,单头刀片插入内槽内,通过单头夹头固定安装在单头刀架上。
所述刀杆靠近单头刀架和多头刀架的两端直径较小,向内凹陷,中间段直径较大。
所述的预紧方杆螺栓中的螺杆部分为长方体结构,并且螺杆的横截面尺寸与刀梢中部的矩形通孔尺寸一致。
所述的刀体的外径与穿刀槽的宽度一致。
所述单头刀架与单头夹头通过螺纹旋紧连接。
所述多头刀架能够安装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多头刀片。
在进行手术操作时,上下移动内槽盖板,调节好刀片刺入皮层的深度,手持刀杆的凹陷部位,在需要植发的缺发皮肤区域内,顺着毛发生长的方向,以一定的角度打孔,对刺入皮层可以按照不同部位从十几度到八九十度的角度进行种植打孔,特别是针对大面积需要植发的区域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多头毛囊移植打孔器多头刀头的一端连续不断进行操作;对稀疏毛发的加密,精细的补充打孔或眉毛、睫毛等需要植入毛发的特殊部位,可以用单头刀端进行操作,根据使用时的实际需要灵活使用单头刀端或多头刀端。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使用灵活,能够通过分别安装在刀杆的单头刀端或多头刀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单刀头端或多刀头端,并且使用时握住刀杆直径较小的凹陷部位,便于持握,相比以往使用的单刀头毛本移植打孔刀,大大缩短了医生的工作时间,同时也减轻了受植者的痛苦,有着良好的市场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头毛囊移植打孔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头毛囊移植打孔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头毛囊移植打孔器的刀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头毛囊移植打孔器的多头刀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头毛囊移植打孔器的内槽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杆,2、多头刀架,3、多头刀片,4、内槽盖板,5、垫片,6、预紧方杆螺栓,7、单头刀片,8、单头刀架,9、单头夹头,10、预紧弹簧;
3-1、刀梢,3-2、刀体;
4-1、卡箍槽,4-2、穿刀槽,4-3、前挡片,4-4、边翼。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5,本实用新型多头毛囊移植打孔器包括刀杆1、多头刀架2、多头刀片3、内槽盖板4、垫片5、预紧方杆螺栓6、单头刀片7、单头刀架8、单头夹头9、预紧弹簧10。
刀梢3-1、刀体3-2;
卡箍槽4-1、穿刀槽4-2、前挡片4-3、边翼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千,未经张志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72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临界流体萃取页岩油的装置
- 下一篇:高温熔融炉渣水淬法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