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进的缝编机分纱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6283.6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9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陈光辉;廖涛;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江华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7/00 | 分类号: | D04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2450 四川省内***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改进 缝编机分纱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纺织经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缝编机分纱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玻纤缝编毡使用的缝编机分纱器是一个旋转的长辊上安装多行小钢条。当切断成约50mm的2400tex纱落下时,旋转的小钢条,给这些纱一定的打击力,使落下的短切纱分散开来,落在送布帘上的落纱随送布帘的运动送到缝编区,进行缝编而形成缝编产品。
现有的分纱器由于结构上设计的不合理,安装位置的偏差,旋转的速度与抛纱的速度匹配有差异,从而使落下的纱在送布帘上分散不均匀。当这些不均匀纱团运动至缝编区下滑板时,有堆高的纱团,由于重量大,比没有堆高的纱团下滑的速度要快些,从而拉动铺纱层错位形成克重不均,网眼、破洞、露纱和起圈等疵点。
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另一种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进的缝编机分纱器,该结构改进的缝编机分纱器运转平稳,分纱均匀,避免了破洞、冒纱和起圈等疵点。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进的缝编机分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分纱辊、驱动链轮、分纱齿和可调轴承座;
所述可调轴承座位于机架上,所述分纱辊位于可调轴承座内,并与驱动链轮传动连接;所述分纱齿包覆于分纱辊上,所述分纱齿为8齿一周。
优选地,所述分纱齿齿间距为30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改进的缝编机分纱器运转平稳,分纱均匀,避免了破洞、冒纱和起圈等疵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缝编机分纱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改进后的缝编机分纱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其中:1、机架;2、分纱辊;3、驱动链轮;4、分纱齿;5、可调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该结构改进的缝编机分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分纱辊2、驱动链轮3、分纱齿4和可调轴承座5;所述可调轴承座5位于机架1上,所述分纱辊2位于可调轴承座5内,并与驱动链轮3传动连接;所述分纱齿4包覆于分纱辊2上;所述分纱齿4为8齿一周。所述分纱齿4齿间距为30mm。
本实用新型在传动支座由固定式改为移动式,便于调节前后位置的调节,这样可以调节分纱器的前后距离。分纱齿由原来的6齿增加为8齿,可使下落的短切纱与分纱齿接触面积增多,分纱齿对下落的抛纱打击效果充分,纱的分散更好。对分纱齿的表面进行了光滑处理,分纱齿的表面毛刺明显减少,分纱齿的挂纱现象得到改善。抛落的纱在分纱齿上堆积减少,大部分的短切纱都能够以一定的速度抛散出去,不至于相互缠绕成结。由于下落的纱在接触到分纱齿的瞬间及时得到打击,分散效果明显。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江华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内江华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62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