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再循环系统控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5569.2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7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邹利平;陆季林;宋志平;易峰;曾文艳;赵鹏;谭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21/08 | 分类号: | F02D21/08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邹小强 |
地址: | 421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再循环 系统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阀,特别是一种汽车废气再循环系统中控制尾气有害物排放的控制阀。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上路行驶,汽车所排放的尾气中有害物氮氧化物日益增多,对大气日益造成严重污染。废气再循环系统即EGR系统是控制汽车尾气有害物排放的一种重要装置,其中EGR阀是EGR系统中的关键、重要部件,作用在于其合适的通气控制方式、精确控制的废气流量决定着EGR系统的EGR率,使EGR系统在每一个工作点都达到最佳状况,从而使发动机燃烧过程始终处于最理想的状况,最终保证排放物中的污染成份最低。现有的EGR阀采用碟阀的形式控制通气量的大小,其外圆需要密封。现有的EGR阀存在阀片材质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加工精度要求高,外圆密封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小而紧凑、制作简单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控制阀,通过阀门的旋转来控制EGR阀的通气量大小,关闭时采用平面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控制阀,由阀体、转轴、阀门、垫圈和轴套组成。
所述的阀体本体上设有出气口、出气腔、进气口、进气腔,出气口与出气腔相通,进气口与进气腔相通,在出气腔与进气腔之间设有阀孔;在阀体本体上还设有轴套安装孔,轴套安装孔与进气腔相通,轴套采用紧配合安装在轴套安装孔中。
所述的转轴的凸块上设有安装阀门的阀门安装孔,阀门安装在阀门安装孔内,并通过垫圈与转轴铆接将阀门与转轴连为一体,铆接牢固后,由于阀门上的轴杆直径小于阀门安装孔内径,阀门上的轴杆与阀门安装孔之间存在间隙,阀门能够在阀门安装孔内摆动。
装配有阀门的转轴安装在阀体上的轴套中,转轴与轴套之间采用动配合,转轴安装定位时阀门的轴心线与阀体上的阀孔的轴心线要保持一致,阀门的端平面与阀孔的端平面要贴合紧密。
废气再循环系统控制阀在使用时,通过控制机构旋转转动轴能打开阀孔控制通气量的大小,关闭时采用平面密封,其密封性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控制阀整体外形较小,适合安装在空间不大的地方。
2、阀门控制采取旋转控制方式,通气量大小精确可调,关闭时采用平面密封,密封性好。
3、各零件制造和装配工艺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阀体的立体图;
附图4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中的俯视图;
附图6为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转轴和阀门及垫圈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8为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控制阀,由阀体1、转轴2、阀门3、垫圈4和轴套5组成。
所述的阀体1本体上设有出气口1-4、出气腔 1-1、进气口1-5、进气腔 1-2,出气口1-4与出气腔1-1相通,进气口1-5与进气腔1-2相通,在出气腔1-1与进气腔1-2之间设有阀孔1-3;在阀体1本体上还设有轴套安装孔1-6,轴套安装孔1-6与进气腔1-2相通,轴套2采用紧配合安装在轴套安装孔1-6中。
所述的转轴2 的凸块上设有安装阀门3的阀门安装孔2-1,阀门3安装在阀门安装孔2-1内,并通过垫圈4与转轴2铆接将阀门3与转轴2连为一体,铆接牢固后,由于阀门3上的轴杆3-1直径小于阀门安装孔2-1内径,阀门3上的轴杆3-1与阀门安装孔2-1之间存在间隙,阀门3能够在阀门安装孔2-1内摆动。
装配有阀门3的转轴2安装在阀体1上的轴套5中,转轴2与轴套5之间采用动配合,转轴2安装定位时阀门3的轴心线与阀体1上的阀孔1-3的轴心线要保持一致,阀门3的端平面与阀孔1-3的端平面要贴合紧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55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