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面预埋套筒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5268.X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5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卢志良;陈中竹;张雅平;王永明;易明伟;刘琳;刘道凤;魏飞;周向国;杨旻;李亮;黄敏忠;芮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0043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面 套筒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面预埋套筒定位装置,应用在现浇梁中,使桥面预埋套筒获得精准定位。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在桥面施工中对于预埋套筒是采用尺量的方法进行平面定位,这种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平面位置精确度差,极易出现预埋位置不准确,标高也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浇筑过程中可能对预埋套筒形成污染,对后期桥面的施工增加难度,造成成本投入加大,浪费增加。
我国国内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晋陕黄河特大桥梁体施工中大量采用悬臂浇筑,与预制箱梁相比较施工难度大。基于预埋套筒数量上和质量上的要求,已有的施工工艺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工期要求均不能满足工程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桥面预埋套筒定位装置,使桥面预埋套筒得到准确定位,保证工程进度,并提高工程质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桥面预埋套筒定位装置的结构特点是:设置定位框架,在所述定位框架上按预埋套筒的平面设计位置开设预埋套筒定位孔,所述预埋套筒由顶盖螺栓固定在所述定位框架的定位孔中,以拧入在预埋套筒中的顶盖螺栓在所述预埋套筒上形成顶部端盖。
本实用新型桥面预埋套筒定位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定位框架采用槽钢,所述定位孔开设在槽钢腹板上,所述预埋套筒以其顶端抵于所述槽钢腹板的底面,所述顶盖螺栓自槽钢腹板的顶面贯穿定位孔,并拧入在所述预埋套筒中,使所述预埋套筒与顶盖螺栓以对槽钢腹板夹持的形式固定在所述定位孔中。
本实用新型是在桥面上梁部钢筋绑扎完成之后,利用定位架固定预埋套筒,在预埋套筒中拧入顶盖螺栓以防止预埋套筒受到污染。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是以定位架确保预埋套筒的准确定位及标高控制;
2、本实用新型很好地保护了预埋套筒在砼浇筑过程中不受污染;
3、本实用新型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埋套筒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号:1定位框架;1a定位孔;2顶盖螺栓;3预埋套筒,4预埋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中桥面预埋套筒定位装置的结构形式是:设置定位框架1,在定位框架1上按预埋套筒3的平面设计位置开设预埋套筒定位孔1a,预埋套筒3由顶盖螺栓2固定在定位框架1的定位孔1a中,以拧入在预埋套筒3中的顶盖螺栓2在预埋套筒3上形成顶部端盖。本实施例是以设定的定位孔1a的位置直接控制各预埋套筒3的平面位置,并以定位框架1为参照,调整各预埋套筒的标高。
具体实施中,定位框架1采用槽钢,定位孔1a开设在槽钢腹板上,预埋套筒3以其顶端抵于槽钢腹板的底面,顶盖螺栓2自槽钢腹板的顶面贯穿定位孔1a,并拧入在预埋套筒3中,使预埋套筒3与顶盖螺栓2以对槽钢腹板夹持的形式固定在定位孔1a中。
将预埋套筒的长度设置为56mm,预埋套筒的下半螺纹段和预埋钢筋4螺纹连接,预埋套筒3与顶盖螺栓2通过丝扣固定于槽钢腹板上,在去除顶盖螺栓后即可拆除定位框架。
使用方法:
1、根据图纸完成定位框架的整体平面位置定位,调整定位框架的标高;
2、预埋套筒下段连接预埋钢筋,上段通过顶盖螺栓固定于定位框架的槽钢腹板上,复核预埋套筒的平面位置及标高;
3、砼浇筑,使砼起平于定位框架的底面;
4、砼终凝后拆除顶盖螺栓,直接取出定位框架,清洗干净以备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52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继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