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痉挛三角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4313.X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0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崔颖;任文营;李卫;刘海娟;邢凤梅;吴庆文;马素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A61F5/37 |
代理公司: | 唐山顺诚专利事务所 13106 | 代理人: | 于文顺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痉挛 三角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痉挛三角架,属于脑卒中病人康复训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脑卒中患者痉挛期:此阶段内,患者的主要表现是患侧肢体肌张力过高,出现异常的姿势反射,用异常的运动模式移动身体。某些患者在几天之后或数周之后便产生严重的痉挛。当进行某些特定的被动活动时,肢体的阻力也将随着增加。受累的肌群主要:肩胛带的下压肌群,肩胛骨的固定肌群,躯干的侧屈肌群,肩关节内收,后撤肌群,肘关节的屈曲和旋前肌群及手指屈曲肌群,髋,膝,踝关节的伸肌肌群。康复训练目标主要以抑制痉挛,抑制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关节分离运动,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完成基本动作。训练计划主要以关节被动活动,肌肉持续牵拉训练,肢体负重训练,躯干控制训练,矫正异常姿势。手的抗痉挛模式:双手及上肢同时活动,以健侧手带动患侧手。在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常用的抗痉挛模式是将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可牵拉手部的长屈肌群。在训练中,为防止由于联合反应而出现的上肢屈曲痉挛,可使用Bobath式握手。指示患者十指交叉握手,双手掌心相对,患侧拇指在上。应用Bobath握手可训练其翻身起坐等。背景技术中抗痉挛支架存在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成本高、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痉挛三角架,结构合理、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抗痉挛三角架,包含三角形框架、塑料垫和多组粘扣,三角形框架的三个边的长度比例为3:4:5,最长的一个边作为底座,其余的两个边上分别设置塑料垫和多组粘扣。
三角形框架的三个边连接处均缠绕弹力绷带或纱布,防止对皮肤造成磨损。
本实用新型采用黄金三角原理制作成三角形框架,使用假肢制作塑料材料或金属、硬纸板材料制作,在两个较短的边上设置柔软舒适材质的塑性垫,以防止患者治疗中对皮肤造成损害。
三角形框架较长的边上设置两组粘扣,以固定前臂;在最短边上设置两组粘扣,一组粘扣固定手掌,另一组粘扣固定四指;固定好后患者可在此姿势下做上肢运动训练或保持此痉挛体位不动10-15分钟,然后卸下本实用新型,达到抗痉挛效果。
本实用新型适应症:肌张力高,肘腕、手指关节活动受限,肌肉短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合理、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适用于上肢手指屈肌和伸肌痉挛的患者,尤其适用于脑卒中偏瘫侧上肢痉挛期的病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三角形框架1、粘扣2、塑料垫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抗痉挛三角架,包含三角形框架1、塑料垫3和多组粘扣2,三角形框架的三个边的长度比例为3:4:5,最长的一个边作为底座,其余的两个边上分别设置塑料垫和多组粘扣。三角形框架的三个边连接处均缠绕弹力绷带或纱布,防止对皮肤造成磨损。
三角形框架较长的边上设置两组粘扣,以固定前臂;在最短边上设置两组粘扣,一组粘扣固定手掌,另一组粘扣固定四指;固定好后患者可在此姿势下做上肢运动训练或保持此痉挛体位不动10-15分钟,然后卸下本实用新型,达到抗痉挛效果。
在临床上使用本实用新型,应看病人的具体情况,首先看病者的关节是否有挛缩的倾向,如果关节有僵硬的征象,可在夜间配戴抗痉挛支架,而在日间多活动及训练。而支架的设计可使用手背支撑以避免刺激手掌而增加肌张力。支架亦可将手指外展而减少手屈肌的肌张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联合大学,未经河北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43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刚石保径复合齿钻头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胶棉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