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自由度动感汽车驾驶安全培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83808.0 | 申请日: | 2012-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9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苏虎;黄艳;张苗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合纵连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B9/04 | 分类号: | G09B9/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度 动感 汽车 驾驶 安全 培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驾驶仿真培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两自由度动感汽车驾驶安全培训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驾驶行为具有复杂性、模糊性、自学习性、相关性等多种特征。在进行汽车驾驶教学时,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员的系统性和预见性的思维习惯。可见,汽车驾驶技能是不可以量化的,也并非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获得。
然而,传统的汽车驾驶培训模式大都以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是在总结和概括的过程中形成的,都属于归纳式的培训模式。在这种培训模式中,经验和感性的成分较多。事实上,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线性化,限制了多层次、多角度地获得知识信息,没有构成系统化和概括化的教学体系,教学运用的局限性较大。
虚拟驾驶,也被称为汽车驾驶仿真,或汽车模拟驾驶。是指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如:三维图像即时生成技术、汽车动力学仿真物理系统、大视场显示技术(如多通道立体投影系统)、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或三自由度运动平台)、用户输入硬件系统、立体声音响、中控系统等,让体验者在一个虚拟的驾驶环境中,感受到接近真实效果的视觉、听觉和体感的汽车驾驶体验,在新车型开发和驾驶培训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拟效果逼真、节能环保、安全性高、能提高驾驶训练效率,缩短训周期的两自由度动感汽车驾驶安全培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两自由度动感汽车驾驶安全培训装置,它包括两自由度动感平台、驾驶员座舱、计算机系统、至少两个电动缸、交流伺服电机及其伺服驱动器,两自由度动感平台采用万向节或虎克铰与驾驶员座舱连接,电动缸采用万向节垂直安装在座舱前下部,两自由度动感平台上设有反馈转向系统仿真装置,所述的驾驶员座舱内设有仪表台部件、视景画面显示部件、多声道画面显示部件、操作部件和数据采集部件;
数据采集部件的输入与操作部件相连,其输出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计算机系统的输出分别与仪表台部件、视景画面显示部件和多声道音响部件相连,所述的计算机系统还分别与反馈转向系统仿真装置和伺服驱动器相连,伺服驱动器控制交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与电动缸连接。
所述的视景画面显示部件包括大屏幕显示器或投影屏幕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模拟汽车培训装置,不仅效果逼真,还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节能环保。
2.避免了由于初学驾驶者或由于驾驶者既能生疏造成的交通事故,提高了汽车驾驶培训过的安全性。
3. 培训不受时间、气候、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可以解决目前汽车驾驶培训人多车少的问题,提高驾驶训练效率、缩短培训周期。
4.多数人考到驾照后并没有立即买车驾驶,技能容易生疏,正式上路胆战心惊,采用汽车驾驶安全培训装置可以在没有汽车的条件下帮助他们有效恢复驾驶感觉,巩固驾驶技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内容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两自由度动感汽车驾驶安全培训装置,它包括两自由度动感平台、驾驶员座舱、计算机系统、至少两个电动缸、交流伺服电机及其伺服驱动器,两自由度动感平台采用万向节或虎克铰与驾驶员座舱连接,电动缸采用万向节垂直安装在座舱前下部,两自由度动感平台上设有反馈转向系统仿真装置,所述的驾驶员座舱内设有仪表台部件、视景画面显示部件、多声道画面显示部件、操作部件和数据采集部件;
数据采集部件的输入与操作部件相连,其输出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计算机系统的输出分别与仪表台部件、视景画面显示部件和多声道音响部件相连,所述的计算机系统还分别与反馈转向系统仿真装置和伺服驱动器相连,伺服驱动器控制交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与电动缸连接。
所述的视景画面显示部件包括大屏幕显示器或投影屏幕显示,显示部件以使用者坐在驾驶员座位时的头部位置为视点中心,显示屏幕的法向量指向该视点中心。
驾驶员座舱的骨架为矩形钢管、壳体蒙皮为玻璃钢,蒙皮与骨架采用缠绕包裹工艺。
采用电动缸为动感平台提供动力,电动缸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可在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做往复直线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合纵连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合纵连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38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
- 下一篇:一种利用二维点印码的多媒体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