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方便解除驾驶室撑杆自锁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82874.6 | 申请日: | 2012-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0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舒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33/07 | 分类号: | B62D33/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方便 解除 驾驶室 撑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解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方便解除驾驶室撑杆自锁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载货汽车,单排、排半带卧铺车型的驾驶室都可前翻,前翻后利用驾驶室撑杆支撑,防止驾驶室由于自身重量下落。
如图1,载货汽车通常是驾驶室撑杆1配备锁止手柄2组合使用,撑杆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身底板和车架纵梁上。具体地,撑杆1包括可相对转动的左右两部分1a、1b,在撑杆的左右两部分的连接处设置锁止手柄2,锁止手柄2的下部设有一弹簧8与撑杆的左部分1a连接。使用该锁止手柄2限制撑杆左右两部分相对转动,当驾驶室前翻后,撑杆1两个相对转动的左、右部分绕转动销钉转动直至拉直状态,然后锁止手柄2在弹簧8的回复力(拉力)的作用下卡住一撑杆平面,达到撑杆1自锁,即可实现阻碍撑杆自行弯曲的趋势,保持驾驶室前翻状态,防止驾驶室自行下落。但是目前的这种撑杆结构解除自锁非常不方便,需操作者身体探入驾驶室下部,用手操作锁止手柄同时还需弯曲驾驶室撑杆,实现解除自锁的目的,驾驶室在解除自锁后,有下落趋势,容易碰到操作者,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驾驶室撑杆解除自锁操作的不方便性和不安全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方便解除驾驶室撑杆自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撑杆和锁止手柄,所述锁止手柄设于撑杆可相互转动的左右两部分的连接处,所述锁止手柄的下部设有一弹簧与撑杆的左部分连接,该装置还包括拉线和拉带,所述拉线的一端固定在锁止手柄的上部,所述拉带的两端分别与撑杆可相互转动的左、右部分连接,其中部与锁止手柄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线为软轴拉线。
进一步地,所述软轴拉线为钢丝软轴拉线。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手柄的底部设有拉带支架,所述拉带支架设有通孔,所述拉带的中部穿过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拉线的外部设有导套,所述拉线可相对于导套移动,所述导套的一端固定在设于撑杆上的导套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套支架的上部设有半圆形豁口,用于固定导套。
进一步地,所述导套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拉带由尼龙带制成。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可方便解除驾驶室撑杆自锁的装置,在锁止手柄的上部设置拉线,拉线的一端固定在锁止手柄的上部,并在锁止手柄的底部设置拉带,方便操作者拉动拉线使得锁止手柄转动,锁止手柄转动带动拉带变形,进而给撑杆左右两个转动的部分一个折叠的作用力矩,使其折叠,这样就实现了撑杆折叠,解除自锁,实现驾驶室下落;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使用,成本较低,操作者不用使用身体探入驾驶室下部,进行手动操作锁止手柄和手动弯曲驾驶室撑杆,操作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驾驶室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方便解除驾驶室撑杆自锁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锁止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撑杆;2、锁止手柄;3、拉线;4、拉带;5、拉带支架;6、导套;7、导套支架;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28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陶瓷管的耐压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拉伸试验机的液体介质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