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V电源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82831.8 | 申请日: | 2012-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3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睿玖哲;陈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能强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23/00 | 分类号: | F21V23/00;F21V29/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UV电源领域,特别是一种UV电源。
背景技术
UV是紫外线(Ultra-Violet Ray)的英文缩写,工业用UV光源光谱范围是200nm-450nm,以365nm为中心。按波段的不同,分别为UV-A,UV-B,UV-C各具有不同的用途。 1、低压UV灯管即杀菌灯则主要用于杀菌消毒,另外UV-B还主要用于紫外线检验,医疗治疗等。2、强紫外线高压水银灯由高品质的纯石英管材制造而成,使紫外线能高程度及大量的穿透,其弧长度/发光长度可由5厘米至300厘米不等,常见功率为每厘米30W至200W,超大功率UV灯一般在每厘米200W或以上操作,该灯光谱有效范围在350-450nm之间,主波峰为365nm,有700多个品种,功率由100w-25kw。UV固化在英文中称UV Curing 或 UV Coating,UV固化是光化学反应,即液态的UV照射可固化材料经印刷或涂布到承印物或工件表面,经UV光线照射实现硬化的过程,UV固化与传统的干燥过程相似,但原理不同,传统的干燥一般借助于涂敷材料中溶剂的挥发而形成硬化,而UV固化交联则无溶剂挥发。由于UV固化具有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的特点,使得其在工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UV固化的设备中,UV灯管用于产生固化光源。由于UV灯管在点亮时需要获得瞬间高压,且其功率一般较高,需要使用专门的UV电源来点亮。传统的UV电源大多采用变压器、电容及外接高压触发器来实现,具有体积大、产生的热量高的特点,使得其工作效率低、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UV电源,解决现有UV电源的工作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UV电源,包含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源板、控制板和散热装置,所述电源板上设置有整流桥、IGBT模块及若干电容,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若干单片机,所述电源板上的整流桥连接UV电源的输入端、电源板上的输出端作为UV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电源板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为风冷散热装置或水冷散热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风冷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鳍片和设置于散热鳍片表面的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包括水冷体和微型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通过在电源板上设置IGBT模块,并通过控制板上的单片机控制IGBT模块工作,使得UV电源大大简化,而且在电源板下方设置散热装置,有效改善了UV电源工作时的温升,提高了UV电源的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UV电源,包含壳体1,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源板2、控制板3和散热装置4,所述电源板上设置有整流桥(未示出)、IGBT模块21及若干电容22,所述控制板3上设置有若干单片机;所述电源板2上的整流桥连接UV电源的输入端11、电源板2上的输出端作为UV电源的输出端12;所述散热装置4设置于所述电源板2下方。
所述散热装置4为风冷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鳍片41和设置于散热鳍片41表面的风扇42。当然,所述散热装置4也可以采用水冷散热装置(未示出),所述水冷装置包括供水流循环流动的水冷体和提供水流流动动力的微型泵。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UV电源,通过在电源板上设置IGBT模块,并通过控制板上的单片机控制IGBT模块工作,使得UV电源大大简化,而且在电源板下方设置散热装置,有效改善了UV电源工作时的温升,提高了UV电源的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能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能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28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