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多工位自动拉伸冲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2441.0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1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市天时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5334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多工位 自动 拉伸 冲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伸冲床,特别是一种新型多工位自动拉伸冲床。
背景技术
在现有传统的加工拉伸产品的工艺过程:先根据拉伸产品的要求,确定加工拉伸产品的拉伸工序并设计制造该拉伸产品的模具,每道工序需一套模具,由浅入深,并依次安装在普通的冲床上,逐次冲压才完成,上述加工过程的每道工序都是由手工操作完成。例如:某拉伸产品需要拉伸八次才可成型,在该拉伸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必须设计八套加工模具,并每套模具分别在不同的冲床才能完成每道工序。在上述拉伸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因加工该拉伸产品的工序多,模具多,使得其加工复杂。因占用设备、操作人员多,使得其加工成本高,加工精度低。因上述工序多部分需要人工操作,使得生产的效率低,安全性差,产品质量差。
申请号为200710074161.5,公开号为CN 10129326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工位自动拉伸冲床装置,其在拉伸模具的后方及拉伸冲头上设有退料系统,在拉伸凹模与退料套之间设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包括机械手夹持机构。它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拉伸产品生产过程中因工序多,模具多使得加工复杂;因占用设备、操作人员多,使得其生产的效率低、安全性差、产品质量差等技术弊端。
但是上述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多工位自动拉伸冲床装置,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其退料系统以及驱动退料系统和机械手夹持机构工作的传动系统比较繁琐,工作稳定性差;其次上述多工位自动拉伸冲床装置不能对拉伸产品进行缩口工艺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提升工作稳定性,而且既能进行拉伸工艺处理,又能进行缩口工艺处理的新型多工位自动拉伸冲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新型多工位自动拉伸冲床,包括多工位冲床、安装于多工位冲床的上工作台上的拉伸冲头、安装于多工位冲床的下工作台上的拉伸凹模、安装于拉伸凹模下部的顶料系统,所述安装于拉伸凹模下部的顶料系统是指所述下工作台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拉伸凹模对应,并且两者相互贯通,在第一通孔内塞接有跳芯,在跳芯的外端配合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压接有压板,安装于多工位冲床的下工作台前侧的气动送料器以及安装于多工位冲床的侧边的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是指在多工位冲床的上端输出有主传动轴,在多工位冲床的侧壁上端固定有第一转向器,主传动轴与第一转向器之间传动连接,第一转向器下端设有万向联轴器,万向联轴器上传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凸轮箱组件,所述凸轮箱组件与所述位于脱料板与拉伸凹模之间的一对方棒传动连接,在拉伸凹模与拉伸冲头之间设有脱料板,所述脱料板固定在下工作台的侧板上,在脱料板上设有与拉伸冲头和拉伸凹模的数量相同的脱料盘,所述拉伸冲头贯穿脱料盘与拉伸凹模配合,在多工位冲床的下工作台上活动连接有一对方棒,该对方棒位于脱料板与拉伸凹模之间,并且其两端部均捆接有弹性圈,传动系统与该对方棒凸轮配合,在每条方棒上固定有与拉伸冲头和拉伸凹模的数量相同的机械手,两条方棒上的机械手相互对称,并且与脱料盘逐个对应,在多工位冲床的上工作台上设有砌块,所述砌块朝向方棒设置,并且与两条方棒呈品字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多工位自动拉伸冲床的工作稳定性高,检修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市天时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慈溪市天时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2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填了吸附剂的盒的收集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电能变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