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热能回收再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2000.0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9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博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4 | 分类号: | F28D7/04 |
代理公司: | 江苏英特东华律师事务所 32229 | 代理人: | 邵鋆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热能 回收 再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暖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台盆、浴盆等热水排放设施的热能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洗头发、洗澡这样的日常活动中,用到大量热水,但是冲刷下来的热水很快就从排水口流走,余温很高,造成了能量的浪费。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01929809公开的《污水热能利用装置》, 揭示了的这种热能利用装置,含有一个保温箱体,箱体分为两层,上层是一空腔——污水缓冲腔,上部与热水下水管连接,下层密封的是耐压加热保温层,耐压加热保温层底部设有排水口和冷水进水口,顶部设有冷水出水管,穿过缓冲腔通到本装置外,缓冲腔和排水口之间由走在耐压加热保温层内部的排水管道连接。该装置利用了盘管的热交换能力,能够收集污水的热能,提高冷水水温,使加热设备需要提高的温度差大幅度降低,能够减少加热设备的能量消耗,节能环保效果好。
以上的现有技术,公开了利用冷水走盘管和废水进行热交换加热的工作原理,并设计了一种实现方式。现有技术虽然热能回收效果好,但是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占用的空间较大,和现有的普通台盆、淋浴房底座等热水应用装置的连接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一种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同样较高的、和台盆连接方便的废水热能回收再利用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手段:
这是一种废水热能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一中空的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废水进口,底部设有废水出口,机体内部设有热交换管道,所述热交换管道内部流通冷水;其特征在于,热交换管道设成两层盘旋层,下层是导水盘旋层,平铺于机体底部;上层是伞形盘旋层,伞形盘旋层的外侧和机体内壁之间有流水空隙;构成两层盘旋层的热交换管道是联通的。
优选的,导水盘旋层为圆盘形,中间留有流水孔。
为加强对废水在机体内的流向控制,进一步优选的是,两层盘旋层是由热交换管道紧密排布而成。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伞形盘旋和平铺盘旋的两层结构,引导了废水在机体内的合理流动,使废水和热交换管道内的冷水有充分的热交换,能够实现对废水的热能回收再利用。这种简单的结构制造方便、成本低,而且这种结构的装置体积小,容易制造成扁平状的器形,便于和现有的台盆下水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出发点在于简化结构、缩小体积、便于和台盆的下水直接连接。为此,如图1包括一中空的机体1,所述机体1上设有废水进口2,底部设有废水出口3,机体内部设有热交换管道,所述热交换管道内部流通冷水。废水进口2可以和台盆的下水连接,进行必要的密封处理即可,废水就是通过废水进口2流入本装置,和内部的热交换管道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以达到提升冷水温度的目的。进行过热能回收的废水,继续从废水出口3流入下水道流走。
本实用新型在考虑体积减小的同时,也充分考虑换热效果,为了提高换热效果,对热交换管道的走管形式作了创造新的设计:热交换管道设成两层盘旋层,所谓盘旋层是指如图1所示的,管道像盘香一样盘旋设置。这两层盘旋层,下层是导水盘旋层4,按水平盘旋,形成一个圆形,圆形中间留孔,整个导水盘旋层4平铺于机体1底部,废水出口3位于中间的孔的位置,不影响废水排水;上层的盘旋层是伞形盘旋层5,伞形盘旋层5的中间即顶端,位于废水进口2的下方,直接可以承受流入的废水,伞形盘旋层5的外侧(位置相对中间而言较低)靠近机体1的内壁,但和机体1内壁之间有流水空隙;在此强调,构成两层盘旋层的热交换管道本是同一根,即是联通的。
实际的使用中,废水自中间处流入,顺着伞形盘旋层5的走势,向四周流淌,然后在底部汇集至中间废水出口3流出,整个过程将流遍所有的热交换管道,换热效率较高。并且,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盘旋层是热交换管紧密排布而成的,减少废水从构成盘旋体的管道之间的缝隙中流走而降低换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博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博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2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模拟单兵训练系统
- 下一篇:一种腰椎穿刺后脑脊液压力测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