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带单边焊接的电力电子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0274.6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6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汪威;潘焱尧;潘毓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8 | 分类号: | H01G4/38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张克华 |
地址: | 24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边 焊接 电力 电子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电子电容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铜带单边焊接的电力电子电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压扁式电容器芯子的大功率电力电子电容器,外壳内设置一组或多组芯组,每组芯组由多个压扁式电容器芯子上下叠加而成;每组芯组两侧喷金面上设有引出铜带,引出铜带两侧分别与喷金面通过焊点电连接。由于通过引出铜带的电流较大,考虑到过其过电流性能,引出铜带一般过面截面较大。因此,电流通过时引出铜带上产生的热量较多而受热膨胀,而停止工作时会冷却收缩,这种热胀冷缩会对两侧焊点产生较大应力,易拉伤焊点。因此,这种电容器通常对环境温度比较敏感,如果环境温差变化大,则会加剧引出铜带的这种热胀冷缩现象,极易拉伤焊点,导致焊点松动或脱落,造成电容器的容量下降甚至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带单边焊接的电力电子电容器,可以减小引出铜带热胀冷缩对焊点的拉伤,提高电容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盖板组件、外壳、芯组;芯组固定在外壳内;每组芯组由多个压扁式电容器芯子上下叠加而成;每组芯组两侧喷金面上分别设有引出铜带,引出铜带上端有折弯形成用来焊接与盖板组件引出端子电连接的引出电极;引出铜带一侧边缘与芯组喷金面通过焊点电连接。由于焊点设置在引出铜带一侧,因此,引出铜带可以向另一侧膨胀和收缩,对单侧焊点破坏小,甚至没有影响,焊点对引出铜带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下降,因此,提高了电容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方案是:引出铜带外面通过叠加设置有第二引出铜带,引出铜带及第二引出铜带在一侧边缘与喷金面通过焊点电连接。通过叠加双层铜带,在同等过流截面的情况下可以减小过引出铜带宽度,以适合端面窄的芯组使用,以确保芯组喷金面有足够的焊接面积;同时有利于对通过引出铜带电流进行分流,电流通过产生的热量可分流至第二引出铜带上,使得两个引出铜带的温升减小,从而减小热胀冷缩对焊点产生的应力。
为了便于焊接,第二引出铜带和引出铜带至少在焊点一侧呈台阶状错位分布,使得引出铜带在焊接一侧有未被第二引出铜带覆盖的裸露平台,以便于用来焊接时堆积焊料,提高焊接强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引出铜带一侧设置焊点,既可以保证引出铜带与芯组的连接强度,满足其过电流性能,又可以减小引出铜带热胀冷缩对焊点的拉伤,提高了电容器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盖板组件2、外壳1、芯组3;芯组3有二组,芯组3固定在外壳1内,内腔9中可以充填树脂或液体浸渍剂;每组芯组3由多个压扁式电容器芯子上下叠加而成;每组芯组3两侧喷金面31上分别设有引出铜带5,引出铜带5上端有折弯形成用来焊接与盖板组件2引出端子21相连的导线7的引出电极51;引出铜带一侧与喷金面通过焊点6电连接。
芯组3顶部设置有上、下绝缘板42、41,引出铜带5上端的引出电极51设置在上、下绝缘板42、41之间,上绝缘板42上开有供导线7穿过的孔;各芯组3的喷金面31与引出铜带5焊接完成后,用绝缘带将二组芯组四周缠绕捆扎固定并在芯组四周形成绝缘层8,再将捆扎后的芯组放置到外壳1内。为防止引出铜带5松动,上绝缘板42上方放置有压块43。
图3所示为双层铜带结构。引出铜带5外面通过叠加设置有第二引出铜带10,第二引出铜带10和引出铜带5至少在焊点一侧呈台阶状错位分布,使得引出铜带5在焊接一侧有未被第二引出铜带10覆盖的裸露平台52,引出铜带5及第二引出铜带10在引出铜带的裸露平台52一侧与喷金面31通过焊点6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02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