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9941.9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6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义;汪建新;白羽;孙丽娜;樊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23/00 | 分类号: | H02K23/00;H02K23/66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15101 | 代理人: | 庄英菊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电动机,属于动力装置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公知的直流电动机是通过换向器和电刷装置使线圈中的电流不断变化,电枢产生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转动。但此类电机的整个转动部分都处于带电状态;且需要换向器及电刷装置不断滑动,改变电枢线圈中的电流,非常繁琐,易出现电火花、磨损严重、维护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电动机的电枢部分不带电,工作可靠、维护方便的一种直流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壳、主轴,主轴上设有磁铁固定架,磁铁固定架上沿周向按单排或多排均匀分布的有孔,孔内设有永磁体,靠近主轴轴套端的机壳端面上均布有电磁铁。
电磁铁与机壳两侧筋板垂直。
主轴靠近轴肩处设有滑环,滑环上设有凹槽,滑环上设有滑片,滑环与通断滑片相切接触。
磁铁固定架上的永磁体的排列方式为:永磁体形状、长度均相同,永磁体一组或多组排列,永磁体与磁铁固定架端面平齐,永磁体磁能积由低到高一组或多组排列。
磁铁固定架上的永磁体的排列方式为:永磁体形状、高度不同,永磁体由低到高依次一组或多组排列,永磁体磁能积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传统电机转子部分带电、换向装置复杂、维护不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轴上设永磁体,机壳端面上均布有电磁铁,旋转编码器与主轴和机壳固定相连,实现输入电能,输出转矩对外做功。其利用永磁铁在转子部分的排布及永磁铁磁能积的变化,产生一个磁力梯度,使其在电磁铁的作用下产生运动,从而使转动轴转动,并输出转矩,对外做功。其利用固定在转子上的摩擦通断装置控制电路的通断,在转子不带电的条件下对外输出转矩。可用于配备学校实验室,作动力装置,也可配备工厂,做动力设备;去掉机壳,主轴部分可用于管状输送装置内部, 用来输送石油、天然气,污水等。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子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开口通断滑动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永磁体磁场强度相同形状不同单组排布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永磁体磁场强度相同形状不同多组排布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四开口通断滑动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永磁体磁场强度不同形状相同多组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主轴1、带轮2、平键3、安装轴承的第一轴承保持架4、底座支架5、磁铁固定架6、永磁体7、机壳8、滑环9、安装轴承的第二轴承保持架10、通断滑片11、电磁铁12和轴套13组成。整个电机水平放置,机壳8设置于底座支架5上方,并与底座支架5固定相连;带轮2与主轴1同轴,平键安装在主轴1与带轮2形成的键槽中,带轮2与主轴1通过平键3连接,且带轮2绕主轴1同步转动;安装轴承的第一轴承保持架4、安装轴承的第二轴承保持架10分别安装在主轴1的两端,并与主轴1同轴,安装轴承的第一轴承保持架4、安装轴承的第二轴承保持架10分别嵌入到机壳8中,并与机壳8固定连接;主轴1穿过磁铁固定架6中心孔,并使磁铁固定架6与主轴1同轴且固定连接;磁铁固定架6一方紧靠轴肩,另一方与轴套13紧靠;永磁体7分别穿入沿磁铁固定架6圆周均匀分布的孔中,并使永磁体7相对磁铁固定架6的圆形端面高度一致;机壳8上设置有电磁铁12,且电磁铁12轴线在壳体8上沿平面内,与机壳8两侧筋板垂直,与磁铁固定架6上永磁体7相对;滑环9固定在主轴1上,通断滑片11保持与滑环9相切接触,构成通断装置,两组滑片11分别与相应电磁铁12串联后并联在电源上。
永磁体7形状、长度相同,永磁体7磁场强度周向由低到高一组排列。
使用时,按照图2电路图连接电路,确保电路连接良好,并且开关闭合;电磁铁12开始处于通电状态(通断装置及开关连通)。确保安装时电磁铁12与永磁体7靠近端极性相异。
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未经内蒙古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99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固定式水导装置
- 下一篇:生产APT过程中余热的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