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车式渔线轮收线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79025.5 | 申请日: | 2012-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8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许忠;魏国;李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忠;魏国;李锋辉 |
| 主分类号: | A01K89/00 | 分类号: | A01K89/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车 式渔线轮 收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具用品,特别涉及一种纺车式渔线轮收线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纺车式渔线轮在收线时其线轮只能进行轴向往复运动,无法旋转,需借助线轮外侧的线壳旋转才能实现收线。其缺点在于当线壳转动时会受到较大的向心拉力,导致整个渔轮产生扭曲变形,同时抛线打开的位置需要使用者手工控制,较难定位在固定的位置,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纺车式渔线轮收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车式渔线轮收线机构,包括主体,在主体中部设有抛线轮座,主体的一端设有线轮,在主体的一侧设有一把手,所述线轮与所述把手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穿设于主体内的主轴,所述主轴的一端套设一从动齿轮,所述主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线轮连接,所述主轴的中部设有螺旋槽,在所述主轴中部对应所述螺旋槽的位置套设有一套管,在所述套管中部设有与所述螺旋槽相铰接的导向销,在所述主体对应所述把手的一侧设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由所述把手控制的驱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纺车式渔线轮收线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抛线轮座通过轴销与所述主体连接。抛线轮座与主轴通过轴销连接,当线轮转动抛线时,抛线轮座随之转动,使鱼线平稳输出和收回,抛出去的鱼钩更远更顺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纺车式渔线轮收线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主轴与所述从动齿轮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块。实现单独的两点支撑,从动齿轮实现单独的两端支撑,避免主轴和从动齿轮在受传动力的作用时相互干涉。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纺车式渔线轮收线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线轮套设于所述主体的固定套上,并通过所述主轴与螺母螺接固定。固定套保正线轮与主轴的同轴度,使线轮不易产生扭曲变形,通过主轴与螺母螺接,使线轮旋转,实现收线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传动装置,通过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带动主轴的旋转,再通过导向销对主轴进行定位控制,实现主轴在旋转的同时进行轴向往复运动,实现线轮的收线功能。同时由于线壳不需要旋转,避免了收线时产生的扭曲变形,也使得使用者在打开抛线时的位置为绝对固定,非常方便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主轴实现单独的两点支撑,从动齿轮实现单独的两端支撑,从结构上避免的两者受力时产生的相互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纺车式渔线轮收线机构,包括主体1,在主体1中部设有抛线轮座48,主体1的一端设有线轮2,在主体1的一侧设有一把手3,线轮2与把手3通过传动装置4连接,传动装置4包括穿设于主体1内的主轴41,主轴41的一端套设一从动齿轮42,主轴41的另一端与线轮2连接,主轴41的中部设有螺旋槽43,在主轴41中部对应螺旋槽43的位置套设有一套管44,在套管44中部设有与螺旋槽43相铰接的导向销45,在主体1对应把手3的一侧设有一腔体5,腔体5内设有由把手3控制的驱动齿轮46,从动齿轮42与驱动齿轮46啮合。驱动齿轮46通过与从动齿轮42的啮合,控制主轴41带动线轮2传动,齿轮传动平稳,噪音小。
其中,抛线轮座48通过轴销与主体1连接。抛线轮座48与主轴1通过轴销连接,当线轮2转动抛线时,抛线轮座48随之转动,使鱼线平稳输出和收回,抛出去的鱼钩更远更顺畅。
线轮2套设于主体1上的固定套6上,并通过主轴41与螺母7螺接固定。固定套6保正线轮与主轴41的同轴度,使线轮2不易产生扭曲变形,通过主轴41与螺母7螺接,使线轮2旋转,实现收线功能。
主轴41与线轮2通过螺母7旋接固定。线轮2通过主轴41与螺母7的旋接固定,使线轮2受主轴41的控制,主轴41正转时线轮2也正转收线,主轴41反转时,线轮2反转放线。同时在需要更换线轮2时,直接旋出螺母7即可更换。
主轴41与从动齿轮42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块47。实现单独的两点支撑,从动齿轮42实现单独的两端支撑,避免主轴41和从动齿轮42在受传动力的作用时相互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忠;魏国;李锋辉,未经许忠;魏国;李锋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90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