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8323.2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5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项建武;李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领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06 | 分类号: | B25J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2013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手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手夹具。
背景技术
机械手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汽车内饰件生产过程中,需要搬运、移动内饰件。搬运、移动内饰件常用的工具是吸盘,利用吸盘来吸住工件搬运等。
但是由于吸盘是利用与外界的压力差来吸持工件。当工件较大或较重时,对压力装置以及吸盘质量的要求都很高,一旦压力差不够或者吸盘破损,就会导致工件脱落,影响生产效率、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带来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加强夹持力度,防止夹持松动的机械手夹具。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机械手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压靠装置以及可吸附工件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和所述压靠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压靠装置可运动地设置并可在运动后与所述吸附装置共同夹持工件。
优选地是,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盘、中空管和抽真空装置;所述吸盘设置于中空管上端,所述吸盘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中空管与抽真空装置连通;所述吸盘可上下活动地设置;所述抽真空装置通过中空管使吸盘可吸附工件。
优选地是,所述吸盘与中空管可同步上下运动地设置于基座上;所述吸盘直径大于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上套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靠在基座上,另一端抵靠在吸头上。
优选地是,所述压靠装置包括压杆,所述压杆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压杆转动后与吸附装置共同夹持工件。
优选地是,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压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架端部。
优选地是,还包括驱动压杆转动的气缸;所述气缸驱动压杆转动;压杆中部通过轴杆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支架上;气缸的活塞杆与压杆一端连接。
优选地是,所述压杆为L形,所述活塞杆与压杆一端连接并可推动该端移动地设置;在活塞杆推动压杆一端移动时,另一端转动;压杆另一端转动后与吸盘共同夹持工件。
优选地是,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活塞杆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压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管腔,所述气缸设置于管腔内;所述管腔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活塞杆推动第一支架一端转动时使第二弹簧变形产生弹性力,该弹性力可使压杆复位。
优选地是,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活塞板,所述第二弹簧移动抵靠在活塞板上,另一端抵靠在管腔内的止挡板上。
优选地是,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压靠装置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手夹具通过增设与吸附装置配合的压靠装置,压靠装置与吸附装置共同夹持工件。利用吸力和夹持力共同固定工件,加强了对工件的保持力,有利于防止工件夹持松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件脱落而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械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机械手夹具的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机械手夹具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械手夹具的夹持工件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机械手夹具工作时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机械手夹具,包括基座1、压靠装置以及吸附装置。压靠装置与吸附装置均为两个。每个压靠装置与一个吸附装置相配合。
吸附装置包括吸盘21、中空管22及抽真空装置(图中未示出)。吸盘21设置于中空管22上端,且吸盘21直径大于中空管22。吸盘21具有通孔23。通孔23通过中空管22与抽真空装置连通。吸盘21与中空管22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基座1上。中空管22与基座1间隙配合,中空管22可以穿过基座1上下滑动。中空管22上套装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一端抵靠在吸盘21上,另一端抵靠在基座1上。
基座1上设置有第一支架5。第一支架5设置有管腔51。管腔51内设置有止挡板8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领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领汽车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83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塑模具
- 下一篇:煤层钻采煤、气、水分离输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