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泄漏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77887.4 | 申请日: | 2012-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8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徐翔;邓宏伟;王晓东;郑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泄漏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管道气体泄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泄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泄漏检测技术又称之为气体密封性检测技术或气体试漏技术,常用的气压式检漏法是根据工件内气体状态参量的变化来进行测量,将被测件密封,充入干燥的压缩空气,达到规定的压力后,测量工件内气体压力参数的变化量,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出气体的泄漏情况的一种方法。
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气压式检漏法可分为直压式检漏和差压式检漏两种。直压式气体泄漏检测是指压力传感器直接与被测件相连,通过测试被测件内部压力参数的变化来判断工件是否泄漏的一种检测方法。差压式气体泄漏检测过程与直压式检测方法类似,不同处在于差压法在测量系统中加入了一个标准参考件,用差压传感器采集数据,记录测量阶段测量件与参考件之间的压力变化值。
但是,常用的气压式检漏法测量时,需要通过在被检测管上开孔与被测管道接通,会破坏被测管道;当管道漏气时,不能防止气体的扩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检漏时会破坏被测管道、气体泄漏时不能防止气体扩散的问题提供一种气体泄漏检测装置。
一种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管和压力监测装置,所述检测管套设于被检测管的外周,且所述检测管内径大于所述被检测管外径,所述检测管和所述被检测管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两端设有封堵物,所述空腔内充有检测气体,所述检测气体压力介于大气压力和被检测管内气体压力之间;所述检测管上设置所述压力监测装置,所述压力监测装置监测空腔内的压力参数。在所述检测管、被检测管与封堵物形成的密闭空腔内充入检测气体,保证密闭空腔内的检测气体介于大气压力与被检测管内气体压力之间;通过压力监测装置监测空腔内检测气体的压力变化,判断管道是否漏气,压力值变大,说明被检测管漏气,压力值变小,说明检测管漏气,实现双向判断;漏气时,所述压力监测装置作出提示。所述检测装置不需在被测管道上打孔,不会破坏被检测管;同时,如果被检测管漏气,密闭的检测管会防止被检测管气体扩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检测管与检测管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起到支撑所述检测管的作用,使所述检测管和被检测管的位置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内的检测气体压力为P=P0+(Pi-P0)×0.4至P=P0+(Pi-P0)×0.6,所述P表示检测气体压力,P0表示大气压力,Pi表示被检测管内的气体压力。由于被检测管内的气体压力必然大于大气压力,所以,依照P=P0+(Pi-P0)×0.4至P=P0+(Pi-P0)×0.6得到的检测气体压力既保证了大于大气压力,又明确了与被检测管内气体压力的倍数关系。大于大气压力是在检测管漏气时,保证空气不会进入到管道内部,造成危害,同时,不让空气影响检测值,以免出现检测管内压力值升高,但被检测管无泄漏的情况;空腔内检测气体的压力为P=P0+(Pi-P0)×0.4至P=P0+(Pi-P0)×0.6,是保证在被检测管漏气时,检测气体不会进入被检测管,而被检测管内的气体很容易泄漏到检测管中,使设置在检测管上的压力监测装置能容易且准确检测到气体压力的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气体为无毒不可燃气体。无毒不可燃气体作为二次保护气体,保证了检测装置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管的外管壁上设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可以显示检测管内的压力值,以帮助二次校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检测管设有多个阀门,且所述检测管分段套设于相邻所述阀门之间的被检测管上。通过关闭阀门,即可实现在线检修,减少检修与维护的工作量和运行成本,所述检测管分段套设于所述被检测管上,以便准确定位泄漏处,且在检修时能有效避免出现整条管道停运的情况,提高了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还包括密封管,所述密封管套设于检测管的外周,使所述检测管和封堵物衔接。采用密封管封闭所述检测管和封堵物,对工艺要求较低,方便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78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泡沫水枪
- 下一篇: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