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灯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7048.2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0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樊邦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00 | 分类号: | F21S4/00;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728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照明灯,尤其涉及一种灯条。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室内外各种装饰照明中灯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室内墙角处的轮廓装饰、室外的楼体装饰以及各种广告招牌上,装饰灯条的应用随处可见。现有技术的灯条的发光体单元普遍采用如附图1所示的连接端错开连接的方式,即相邻发光体单元互相靠近的连接端与载体的不同极性的电源线相连接,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的灯条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由于外力的挤压造成相邻连接端的碰撞接触而导致短路。作为改进,有技术人员采用在正负连接端加装隔离套管的方案以防止短路,该方法增加了工序和成本,且剪切宽度有限制,灯饰的外观也受到了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短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批量生产的灯条。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灯条,包括连接载体和多个发光体单元,所述连接载体设置有正、负极电源线,所述每一个发光体单元由数个发光体串联而成,且每一个发光体单元首端与尾端的导线分别与连接载体的正、负极电源线电连接,发光体单元之间形成并联,其特征在于:相邻发光体单元之间互相靠近的连接端导线与同一极性的电源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载体为线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载体为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载体为管状体。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体为LED。
进一步地,所述LED为RGB三基色LED。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体为钨丝灯。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体单元还串联有限流电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相邻发光体单元之间互相靠近的连接端导线与同一极性的电源线连接的方案,有效杜绝了灯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力的挤压造成相邻连接端的碰撞接触而导致短路的可能性,保证在各种外界环境下的长时间正常使用;取消了隔离套管,不影响灯饰的外观,且减少工序,节约成本;增加了剪切口的宽度,防止误剪。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灯条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包括柔性线路板1和设置在柔性线路板1上的多个发光体单元,柔性线路板1内部设置有正、负极电源线41、42,发光体单元由数个贴片式LED2串联而成,且发光体单元还串联有限流电阻3;发光体单元2首端与尾端导线51、52分别与柔性线路板的正、负极电源线41、42电连接,发光体单元之间形成并联,相邻发光体单元之间互相靠近的连接端与同一极性的电源线电连接,即都为首端导线51与正极电源线41电连接,或都为尾端导线52与负极电源线电连接。这样做有效地防止了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柔性灯带中,异极连接端靠近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且本实用新型无须额外加装隔离套管,对灯饰外观不造成影响,成本和工序也降到最低,既易于实现又有利于批量生产。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体还可以是RGB三基色LED,此时柔性电路板内部的电源线分为正极电源线41、42、43和负极电源线44,所述发光体单元的首端导线51与正极电源线41电连接,所述发光体单元的尾端导线52分别与负极电源线42、43、44电连接,其他技术要点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冗述。
如图5所示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灯条由LED灯泡2串联而成的发光体单元和连接载体即软管6构成,发光体单元还串联有限流电阻3。软管6由柔性PVC制成,软管6内部设置有正、负极电源线41、42,软管6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孔7,在横向孔之间还设置有走线槽8,LED灯泡2固定在横向孔7内,连接线和电阻固定在走线槽8内。发光体单元首端与尾端导电线51、52分别与软管6的正、负极电源线41、42电连接,发光体单元之间形成并联,相邻发光体单元之间互相靠近的连接端导线与同一极性的电源线电连接,即都为首端导线51与正极电源线41电连接或都为尾端导线52 与负极电源线电连接。本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相同,故在此不再冗述。
以上所述仅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范畴内,熟知此技术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的任何简单的修饰与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70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植物生长光源
- 下一篇:插接式圣诞灯及其灯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