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传感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677039.3 申请日: 2012-12-11
公开(公告)号: CN203148887U 公开(公告)日: 2013-08-21
发明(设计)人: 邱白晶;马靖;秦维彩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327 分类号: G01N27/327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地址: 212013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纳米 便携式 传感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植保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检测有机磷农药浓度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法、色谱检测法、超临界萃取技术、酶抑制法等。其中酶联免疫法虽然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由于农药种类繁多,抗体制备难度大,导致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色谱分析法可以给出有机磷农药的定性、定量结果,但对检测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较大的检测设备投入;超临界萃取设备一次性投资很大,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酶抑制法则需要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对电极同时置于溶液中进行检测,该方法中的三电极的分散开来的,且待测物用量大,除此之外,该方法最大的缺点在于电极表面固体膜无法更新,进行一次检测后必须进行电极表面的抛光打磨,实验室多用玻碳作工作电极,虽然比较容易打磨,但是修饰基团相对困难。 

本发明研究一种检测有机磷农药浓度的新设备,该设备不仅投资少,制作简单,便于携带,还可以一次性使用,修饰基团方面更是优于碳电极,同时也保持了检验的高灵敏度。实现了农药浓度现场实时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用于现场实时检测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浓度的便携式酶传感器。 

 该便携式酶传感器,是一种丝网印刷金电极表面固定有乙酰胆碱酯酶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酶传感器,由丝网印刷金电极1、连接线2和固定有乙酰胆碱酯酶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层3构成;丝网印刷金电极1一端与连接线2相连,另一端工作电极被包裹有乙酰胆碱酯酶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层3所覆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层3由碳纳米管和壳聚糖-醋酸组成。碳纳米管和壳聚糖的说明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吴子刚,林鸿波,封伟,《化学进展》,2006,09:1200-1207.)。乙酰胆碱酯酶的说明见《乙酰胆碱酯酶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应用》(郭晶,高菊芳,唐振华,《农药》,2007,01:18-21+28.)。醋酸的说明见《壳聚糖在醋酸溶液中的溶解行为及动力学模型》(邵伟,沈青,《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7,02:30-33+38.)。 

连接线2一般采用铜丝作导线,外包绝缘层构成。连接线(2)两侧都有电极夹,便于酶电极的随时更换。 

[0007] 丝网印刷金电极1是三电极合一的膜片式微电极,长*宽*高为33mm*10mm*0.5mm,是一种便于携带的可弃式酶电极。丝网印刷金电极1,是一次性使用的电极,可随时进行更换。其工作电极为金,辅助电极为铂,参比电极为银,是集三电极于一体的膜片式电极。其长度范围在25-45mm之间,宽度在6-20mm之间,厚度在0.1-0.8mm之间。

[0008] 本发明还提出了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配制0.5%壳聚糖-醋酸溶液:称取0.2g 0.5%壳聚糖置于40mL 2%醋酸溶液中,放在超声清洗仪中处理直至壳聚糖溶解,将溶解完全的壳聚糖-醋酸溶液用pH计和1mol/L NaOH溶液调节pH=5.0 ,4℃条件下冷藏备用;

(2)、碳纳米管酸化处理:称取3g碳纳米管置于酸化液(浓H2SO4:浓HNO3=3:1)中超声分散6h,分装在4支离心管中,对称置于离心机中900rpm条件下离心3min,去除上层酸液后用二次水超声清洗再离心,如此反复直到上清液呈中性为止;将酸化后的碳纳米管置于80℃真空干燥箱中烘干,烘干时每隔30min称重一次,直至两次称量质量相差不超过0.1g即可停止干燥;

(3)、电沉积液配制:取3mg/mL碳纳米管12mg,1mg/mL乙酰胆碱酯酶液4mg超声分解于4mL 0.5%壳聚糖-醋酸溶液中形成电沉积液;

(4)、对丝网印刷金电极进行修饰:将丝网印刷金电极的三电极都浸于沉积液中,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在0.3V电压下沉积3min,使得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层包裹乙酰胆碱酯酶覆盖于电极表面(为了使沉积均匀,在进行电沉积时要放入磁转子),即得到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电极;

(5)、将得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电极与连接线一端的电极夹相连即构成便携式酶传感器。

碳纳米管起到导电和催化剂的作用,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分散性和比表面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7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