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安全溶药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6982.2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1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怡林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安全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注射器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溶药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在进行配药时,医护人员采用溶药注射器将医用溶剂从药瓶出抽出,然后注入待溶解的固体药剂中,经溶解处理后,再将混合溶液从原装有固体药剂瓶中抽出,然后注入药瓶中。在以上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一手握持药瓶、一手握持注射器多次反复地将溶药针刺向药瓶,极易造成医护人员伤及自已的现象,另外,在对注射器进行回收处理过程中,由于完全暴露于溶药针前端的注射器针尖会穿破收集容器而伤及处理人员,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和回收处理人员的一次性安全溶药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套、配合设置有胶塞的芯杆,所述芯杆配合胶塞设置在外套内,在所述外套的锥头连接溶药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溶药针外侧的外套前端连体设置外护套,所述溶药针的针尖前端布置在所述外护套内。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外护套,在医护人员对药瓶进行刺入时,外护套可罩住药瓶,而不会使针尖误刺向医护人员持药瓶的手,对医护人员形成了极为有效的保护。又由于溶药针的针尖前端布置在外护套内,当进行回收处理时,针尖不是直接暴露于溶药针前端,而是由护套进行了外围保护,故而不会形成针尖穿破收集容器而伤及处理人员的现象发生。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采用一般的医用工程塑料即可加工,所以本实用新型所述外护套包括至少两瓣断面呈弧形的片材,所述各瓣断面呈弧形的片材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外套前端,相邻的断面呈弧形的片材之间设置间隙。由于由至少两瓣片材形成外护套,因此该护套在前端形成具有一定可扩张可收缩的弹性张口,以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生产时将溶药针与外套连体生产,也可溶药针与外套分体生产,如在所述外套的前端设置溶药针连接锥头,在溶药针的后端设置与外套锥头配合的针座,所述针座的后端可分离式连接在外套锥头的前端。需要使用时,将具有溶药针的针座与外套前端的锥头相连,即可组成溶药注射器,相连的方式可以是通用的螺纹连接,也可以是插接。
由于一个溶药注射器需要适用于各种口径大小不一的药瓶,当采用较大口径的外护套对于较小口径药瓶时,由于两者差异较大,医护人员需要认真地注视,以使针尖对准药瓶,这就使得以上设计还不够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溶药针与外护套之间的外套前端设置内护套。
从设计上看,内护套的口径肯定小于外护套,形成具有不同口径的两层护套,当采用较小口径的内护套对于较小口径药瓶时,自然地,小口径药瓶就被内护套稳定地罩住,方便了医护操作。
同理,所述内护套也可以由至少两瓣片材组成,所述各片材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外套前端,相邻片材之间设置间隙。
为了使以上具有内护套的溶药注射器方便地用于较大口径的药瓶,所述内护套的片材瓣数与所述外护套的断面呈弧形的片材瓣数相同,且各内护套的片材相应地布置在各外护套的断面呈弧形的片材内侧,在各外护套的断面呈弧形的片材上分别开设可让内护套的片材前部发生径向伸出的侧孔。当将具有内护套的溶药注射器对准较大口径的药瓶时,内护套的各瓣片材先被药瓶前端推开向外侧,内护套的片材前部伸出各相应的侧孔,以使外面一层外护套顺利地罩住药瓶口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轴向剖示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轴向剖示图。
图6为图4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通常注射器具有的外套1、芯杆2,前端配合有胶塞的芯杆2设置在外套1内,在外套1的锥头1-1可以连体设置溶药针3。
溶药针3也可以分体地设置:如在外套1的前端设置锥头1-1,在溶药针3的后端设置与外套1锥头1-1配合的针座3-1,针座3-1的后端可分离式连接在外套1的锥头1-1的前端。
在溶药针3外侧的外套1前端连体设置由三瓣断面呈弧形的片材4-1、4-2、4-3组成的外护套,各瓣断面呈弧形的片材4-1、4-2、4-3的一端分别一体式连接在外套1的前端,相邻的片材4-1、4-2、4-3之间设置间隙,溶药针3的针尖前端布置在该外护套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怡林,未经周怡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69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及机动车
- 下一篇: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肽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