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6366.7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1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林炫宗;金台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炫宗 |
主分类号: | H01Q9/04 | 分类号: | H01Q9/04;H01Q13/08;H01Q2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展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8 | 代理人: | 冯卫东 |
地址: |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式共轴 微带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涉及通信领域的微带天线,尤其是无线路由器的宽频带微带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电话和无线路由器等设备都需要尺寸小的和高增益的、宽频带、稳定性好的外置型天线来配置。现有技术的宽频带路由器天线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鞭线X1,传导板X2,绝缘管X3,天线管X4,同轴线X5,所述鞭线X1穿过传导管X2于天线管X4的顶端与同轴线X5的中芯导线焊接,天线管X4与同轴线X5的外导线连接,在鞭线X1与传导管X2的连接处有热缩管X6,如此结构较为制作工艺复杂,耗工多,并且由于材料都是采用铜材料或锌材料,如天线管X4、焊材等,使得整个制作的材料成本也很高,因此造成整个天线的制作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采用了新的结构方式,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作简便,材料成本低,亦能够保证天线的正常稳定使用。
本实用新型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鞭线1以及同轴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带天线3;所述微带天线3包括共轴的第一天线单元31和第二天线单元32,所述第一天线单元31和第二天线单元32辐射元均为“U”字形状,所述第一天线单元31和第二天线单元32并联与同轴线2相接;在第一天线单元31“U”字形的开口处有共轴的所述鞭线1的安装孔33,所述鞭线1固定于所述安装孔33上。
上述的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所述安装孔33为一条形孔,所述鞭线1的末端为一“U”形圈插入所述安装孔33。
上述的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单元31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32相对排列。
上述的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在所述微带天线3上有同轴线2的固定孔34。
上述的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单元31和第二天线单元32的长度都是1/4λ。
上述的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所述固定孔34位于第二天线单元32“U”字形的开口处。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微带天线实现了宽频带,高增益,并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作简便,材料成本低,能够保证天线的正常稳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路由器天线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去掉天线外壳后的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右视图.
图5为微带天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做进一步详述:
见图2、图3、图4、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的实施例,包括鞭线1以及同轴线2,微带天线3;所述微带天线3包括共轴的第一天线单元31和第二天线单元32,所述第一天线单元31和第二天线单元32辐射元均为“U”字形状,在第一天线单元31“U”字形的开口处有共轴的所述鞭线1的安装孔33,所述安装孔33为一条形孔,也即是一条缝隙,所述鞭线1的末端为一“U”形圈11插入所述安装孔33,由于鞭线1具有弹性,故所述鞭线1靠张力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33上,如此所述鞭线1之信号可与第一天线单元31耦合传递,保证了信号传递的可靠性。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31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32相对排列,所述第一天线单元31和第二天线单元32并联与同轴线2的中芯导线焊接,在所述微带天线3上有同轴线2的固定孔34,所述固定孔34位于第二天线单元32“U”字形的开口处的轴线上,如此所述同轴线2可穿过固定孔34被固定。
本实施例耦合式共轴微带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单元31和第二天线单元32的长度都是1/4λ。如此,利用微带天线实现了宽频带,高增益,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炫宗,未经林炫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63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