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化油器及其取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6268.3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9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平;闻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俭敏;徐小平 |
主分类号: | F02M19/00 | 分类号: | F02M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尚群 |
地址: | 355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油器 及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特别是一种通过底部取油并无需放油的化油器及其取油结构。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化油器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由于现有技术的化油器10的取油孔20设置在浮子室30内腔的中间部位,燃油始终会存留在浮子室30内部,因此,现有技术的化油器10在浮子室30下盖上安装有一个放油螺栓40,该放油螺栓40的功能在于方便用户在发动机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情况下,手工拧松该放油螺栓40,将化油器10的浮子室30的内腔的存油放尽,以避免燃油在化油器10的浮子室30的内腔中存放时间长后,由于燃油沉淀及汽油分子的挥发,存油不易被点燃,致使再次启动发动机时发动机难以启动。随着人们对发动机可操作性与适用性要求越来越高,手工拧松放油螺栓40的放油结构已不能满足用户对产品操作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发动机长时间存放再次启动使用时化油器内的存油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的化油器及其取油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油器的取油结构,设置在化油器的浮子室内并连通所述浮子室与所述化油器的主油井的油路,所述主油井设置在所述化油器的本体上,所述浮子室通过一连接件紧固在所述化油器的本体上,其中,所述取油结构包括互相连通的取油通路和进油通路,所述进油通路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取油通路设置在所述主油井的井壁上并通过所述进油通路与所述主油井的油路连通,所述取油通路的进油口的最低端与所述浮子室的油层底面平齐。
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取油通路为一倾斜孔,所述倾斜孔的最低端抵靠在所述浮子室的底面上。
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倾斜孔的轴线与所述主油井的轴线的夹角为30~60°。
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取油通路为一倾斜槽,所述倾斜槽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倾斜槽的最低点抵靠在所述浮子室的底面上。
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倾斜槽相对于所述浮子室的底面的倾斜角为30~60°。
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连接件为一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主油井同轴连接,所述进油通路包括互相连通的进油横孔和进油直孔,所述进油直孔同轴设置在所述连接螺栓内且位于所述连接螺栓的螺纹端并与所述主油井的油路连通,所述进油横孔连通所述进油直孔与所述取油通路。
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进油通路还包括一进油槽,所述进油槽相对于所述取油通路的末端设置在所述连接螺栓的外圆柱面上,所述进油横孔设置在所述进油槽内。
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进油槽为环绕所述连接螺栓的外圆柱面一周的闭合环形槽。
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浮子室为一体成型的腔室结构,所述浮子室的底部设置有一用于所述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孔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和与所述化油器本体连接的浮子室,所述浮子室内设置有取油结构,其中,所述取油结构为上述的取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具有在浮子室底部取油并无需放油的取油结构,可完全满足用户对产品可操作性及适用性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技术化油器上的放油机构,用户无需再通过繁琐的拆装放油螺栓来达到放净存油的目的,提高了化油器的可操作性及适用性,同时因其结构简单,降低了化油器的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化油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化油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化油器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螺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
10 化油器
20 取油孔
30 浮子室
40 放油螺栓
本实用新型
1 化油器
2 浮子室
21 连接孔
22 密封件
3 本体
31 空气孔
4 主油井
41 主喷管
42 主量孔
5 连接件
6 取油结构
61 取油通路
611 进油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俭敏;徐小平,未经陈俭敏;徐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62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辐射船袜
- 下一篇:一种新型六缸汽油发动机气缸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