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遮光焊帽及焊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4924.6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3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肖传栋;马国权;薛龙;黄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6 | 分类号: | A61F9/06;B23K3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1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遮光 焊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遮光焊帽及焊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操作人员在通过焊枪进行焊接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双手握持焊枪,其中右手负责握持焊枪手柄和按动焊枪按键,左手在焊接过程中握住焊枪头部进行焊枪定位,其中左手的动作非常关键,焊枪的前进和摆动等动作均由左手控制。每条焊缝的焊接由以下几个动作组成:1、焊前右手握焊枪手柄,左手握焊枪头部定位。2、右手保持焊枪的位置,左手关闭焊帽遮光挡板。3、在双眼看不见的情况下,左手握住焊枪头部恢复刚刚的定位。4、右手按下焊枪键开始引弧、焊接,左手负责控制焊枪动作。5、 焊接结束时右手松开焊枪键,熄弧后左手翻起焊帽遮光挡板准备下一次焊接。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操作人员在进行关闭焊帽遮光挡板后左手重新握住焊枪头部的定位动作时容易出现定位偏移,但由于此时操作人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起弧后才能看见定位是否准确,所以经常造成引弧点偏移所产生的焊接缺陷。尤其是一些焊缝数量多,焊缝短的部件焊接,操作人员需要频繁开关焊帽遮光挡板,工作效率受一定的影响,且起弧点定位精度得不到保证,影响焊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遮光焊帽及焊接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开关焊帽遮光挡板导致工作效率低、焊接质量差的缺陷,通过自动遮光焊帽实现自动遮光,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焊接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遮光焊帽,包括:头盔、液晶光阀、第一电控板、第二电控板和用于检测焊枪按键动作的按键检测模块,所述液晶光阀固定在所述头盔的可视窗口上,所述液晶光阀与所述第一电控板电连接,所述按键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控板连接,所述第二电控板与所述第一电控板无线通讯连接;所述第二电控板将所述按键检测模块发出的检测信号无线传给所述第一电控板,所述第一电控板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液晶光阀运行。
如上所述的自动遮光焊帽,所述头盔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液晶光阀透光度的调节钮,所述调节钮与所述第一电控板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自动遮光焊帽,所述头盔中还设置有第一电池,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控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控板还连接有第二电池。
如上所述的自动遮光焊帽,所述第一电控板电连接有第一无线天线,所述第一无线天线固定在所述头盔上;所述第二电控板电连接有第二无线天线。
如上所述的自动遮光焊帽,所述第一无线天线和所述第二无线天线为2.4G天线。
如上所述的自动遮光焊帽,所述按键检测模块为电流传感器或电压传感器。
一种焊接系统,包括焊枪座,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动遮光焊帽,所述自动遮光焊帽中的按键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焊枪座的接口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遮光焊帽及焊接系统,通过按键检测模块可以检测焊枪中按键的动作,第二电控板将按键检测模块发出的检测信号无线发送给第一电控板,由第一电控板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液晶光阀动作;具体的,当检测到焊枪的按键按下后,第一电控板将控制液晶光阀变暗进入遮光状态;当检测到焊枪的按键复位后,第一电控板将控制液晶光阀变透明,从而无需工人手动操作,通过自动遮光焊帽实现自动遮光,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光焊帽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光焊帽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49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烯烃树脂成核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发动机和骑乘型车辆